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生物科学综述
    超积累植物
    刘茵,赵秀琴,胡红艳(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2008, 33(8):  2. 
    摘要 ( 106 )   PDF (153KB)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修复技术。本文阐述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特征、生理机制及研究现状,并对利用超积累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动物克隆中线粒体DNA的命运
    征月良(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2008, 33(8):  4. 
    摘要 ( 77 )   PDF (120KB)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一种重要胞器。在克隆胚胎发育过程中,供体细胞和受体卵母细胞的线粒体DNA存在三种命运:供体线粒体DNA消失,仅存在受体线粒体DNA;供体与受体线粒体DNA共存;受体线粒体DNA消失,被供体线粒体DNA取代。
    植物水孔蛋白的生理作用及活性调节
    徐爱东(山东省济宁学院生物学系)
    2008, 33(8):  6. 
    摘要 ( 113 )   PDF (160KB)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水孔蛋白的发现使人们对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快速跨膜运输有了全新的认识,水孔蛋白在水分吸收运输、渗透调节、气孔运动、逆境应答、生长发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植物水孔蛋白的生理作用及活性调节作一介绍。
    现代教育论坛
    生物学教学人文精神的教育
    卢晓梅(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8, 33(8):  8. 
    摘要 ( 121 )   PDF (103KB)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学教学地位十分重要,而生物学教学的人文教育对于唤醒学生人文意识、彰显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生物学教学近些年来做了许多人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自觉性和深层反思,很多教学还停留在经验水平,缺乏理论的关注和引导,为此,对生物学教学人文教育的深刻探讨已成为势在必行。1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生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是人与理想。无论你怎样理解与界定“人文精神”,其落脚点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怎样做“人”。人之所以为“人”,不仅在于他能使环境从属于他的生命,更在于形成了“自我”,也就是说他不再完全由生命本能操纵,而是转...
    生物科学综述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及对策
    李坤陶(河南省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
    2008, 33(8):  10. 
    摘要 ( 71 )   PDF (174KB)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使用和污染现状,探讨了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宏观对策。
    教师教育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洪芳,张成军,汪忠(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8, 33(8):  13. 
    摘要 ( 43 )   PDF (184KB)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教育硕士学位点自1998年开始招生以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实行了加强案例教学、建立导师指导小组、严把论文质量关以及规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积累了培养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
    教育教学研究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袁锦明(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2008, 33(8):  16. 
    摘要 ( 112 )   PDF (160KB)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它主要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新颖地灵活地有机结合。每个人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其结合的灵活性,是可以通过教学得到培养的,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两种思维有机结合的训练,把培养创造性思维变成可操作的教学活动。1观察和分析相结合观察是一种基本的认识过程。一般情况下,人们初次的观察或表面的观察,只看到事物的现象,获得对事物的表面的、非本质的认识,这时它只是一种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当观察继续深入,即有计划、有目地深入地观察,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联系,这时的观察已不是感性认识而属于理性认识了,这就是一种思维活动(主要为形象思维)。19世纪30年代,施旺和施莱登利用显微镜对生物体进行观察,并同过去多次观察获得的表象联系起来,不断地进行比较、补充、修改和概括,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建立了细胞学说。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现在的观察与过去的观察获得的经验(表象)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科学观察不仅要重视定性观察,掌握事物的形态、构造、过程、特征,而且要重视定量的观测,分析它的数量关系,综合它的性质特点,把观察和分析结...
    解读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教学
    岳良举(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
    2008, 33(8):  18. 
    摘要 ( 80 )   PDF (160KB)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着重以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学科思想,解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材特点,分析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效课堂对话的前提:课前对话
    陈严(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2008, 33(8):  20. 
    摘要 ( 114 )   PDF (120KB)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对话情境能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话运用于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对话必须在课前实现课前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资源和设备对话。1师生课前跟文本对话1.1把握目标行为动词教师课前跟文本对话要备教材,研读教材文本,吃透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中所含的教学目标,参照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的内涵,并将其解读成为课堂教学教程中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或预设成有效的对话活动。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的教学目标中涉及“描述”、“说明”、“建构”三个行为动词。以教学目标3为例,让学生“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为了达到该教学目标的教学要求,笔者在备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让学生个体在课上独立尝试建构模型,然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形成共识;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
    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小”问题及应对策略
    曹惠新(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
    2008, 33(8):  22. 
    摘要 ( 177 )   PDF (85KB)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影响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诸如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学生知识结构的诊断和教学方法采用等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还要注意一些看似很小的“细节性”问题。有时就是这些小问题很可能会成为制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1视觉材料(直观教具)的逼真程度问题直观教具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两类:①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②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使用直观教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在利用直观教具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错误的认识,片面地认为直观教具越逼真越好。其实,根据研究,答案是否定的。直观教具等视觉材料与学习效率之间不是直线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所以中等程度的逼真才是最佳的。这是因为高逼真的视觉材料包括过多的细节,许多无关信息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干扰了他们对有用信息的学习。所以,使用直观教具要注意其典型性、代表性,符合教学要求;要注意放大所学部分,用色彩突出所要观察的部位,用动态来揭示事物的运动、变化,以获得最佳的...
    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裴景娜(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中学)
    2008, 33(8):  23. 
    摘要 ( 127 )   PDF (155KB)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模型1.1制作方法选取暗红和艳红两种红色的卡纸,剪出3cm大小的“血滴”若干,将暗红的“血滴”摆成如图1甲所示的滴流的状态,用宽胶带纸在两面将它们粘贴固定制成静脉出血模型;将鲜红的“血滴”摆成如图1乙所示的喷射的状态,再用宽胶带纸在两面将它们粘贴固定制成动脉出血模型。图11.2在课堂上的应用让学生观察两个模型哪个是动脉出血,哪个是静脉出血(从出血的状态即喷射或滴流和“血液”的颜色是鲜红或暗红两个方面区分);准备一根长布条作绷带使用,在出血模型的一面贴上双面胶,教师演示前臂出血(将出血模型贴在胳膊上)让学生用绷带为自己包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的包扎有什么不同以确定包扎的位置,从而加深学生对四肢动、静脉中血流方向的理解。2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模型2.1制作方法取彩色塑料垫板(例如蓝色)和无色透明塑料垫板各一张,剪取“A”和“a”分别粘在两个垫板上(如图2)从而制成显性基因(如图2甲)和隐性基因(如图2乙),其中蓝色代表显性性状,无色代表隐性性状。2.2在课堂上的应用用图2甲代表显性基因A,用图2乙代表隐性基因a。教师演示:当把两个显性基因A叠加在一起,呈现的颜色(即表现的性状)是...
    生物学教学的主线:情感教育
    曹中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2008, 33(8):  24. 
    摘要 ( 76 )   PDF (112KB)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在多次听课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往往过多地重视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却忽略了情感目标,或者只是使情感目标成了一纸空文,没有真正地走出“重智商,轻情商”的误区。实践表明,在生物学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从环保的角度进行情感教育生物学新教材一改以往的编排风格,删减了很多中学生难理解又和实际生活关系不大的内容。改用赏心悦目的图片和增加课外阅读的内容以及能力训练的题目。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而且环保的知识贯穿教材的全部。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探究、实验、调查的机会,做一个环保的宣传者和发动者。尤其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要教育学生树立爱护花草树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的思想;通过调查当地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明确哪些因素是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些因素是否正在被破坏,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发展有何建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从自身做起,做环保的志愿者;通过对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滴灌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世界上60%的地区淡水匮乏,80多个国家闹“水荒”,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在探究了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后,我...
    激活生物学课堂的教学举例
    高素阳(浙江省温州中学)
    2008, 33(8):  25. 
    摘要 ( 100 )   PDF (181KB)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在游戏中“玩”生物,使课堂趣味化教学片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本节中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于肽键的形成以及氨基酸、肽链和肽键的数量关系一直难以掌握,通过设计游戏环节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在讲完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之后,教学进入游戏环节。教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把自己当作一个氨基酸分子,左手代表氨基,其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分别表示N、H、H;右手代表羧基,其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分别表示C、O、O、H。每一小组的前后两位同学拉拉钩组成二肽分子。”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适时指点,并请两位同学展示和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在此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继续,请每一小组合成一条肽链。数一数每一小组中肽键数、氨基数、羧基数。”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班级中总的肽链数就是小组数,总的肽键数就是班级总人数减去小组数。最后总结得出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肽链,这n条肽链含有m-n个肽键,失去m-n个水分子。该策略把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其要旨是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发散教学思维,使生物学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
    课堂教学
    “减数分裂”探究式教学分析与设计
    聂成娟(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
    2008, 33(8):  26. 
    摘要 ( 105 )   PDF (972KB)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减数分裂”在整个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又是遗传和变异发生的细胞学基础(见表1、表2所示)。因此,新授课教学既要以有丝分裂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揭示减数分裂的特殊性,又要瞄准第六章,为遗传和变异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教学通常先讲授减数分裂的过程,再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这样,虽然配有直观的动画图像,但由于缺乏主动探究,容易导致学生被动观察、死记硬背、表层理解,甚至使部分学生陷入混沌之中。本文提出了引入探究性学习理念,对“减数分裂”这一教学难题重新设计,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由果推因感知整体提出科学事实:1883年,比利时学者比耐登(E.van Beneden)在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时观察到,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子代。表1减数分裂——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基本规律染减数色分体裂行过为变程中化染变色化体结动果态分离定律分后离期1: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后体自期由1:组非合同源染色非组合等位基因自由伴性遗传定律后色体期分1:离X与Y(X)染性联状与性别相关细胞质遗传均胞...
    教育教学研究
    生物学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
    尹怀杰(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
    2008, 33(8):  29. 
    摘要 ( 103 )   PDF (268KB)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直观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生物学直观教学中离不开各种直观教具,例如活的生物体、生物标本、模型、挂图等。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直观教具是成功进行教学的关键。1选择的最佳性原则生物学课堂上,一节课往往要运用多种教具。如何选择教具,哪些该选,哪些不该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选那些最直观、最有代表性、最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具,做到教具“少而精,少而实用”,使教具能发挥出最佳的组合效果,这就是选择的最佳性原则。教师应切忌教具贪多求全,否则往往会顾此失彼,让学生眼花缭乱,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进行人的心脏结构教学时,最好演示猪、牛的心脏实物和人的可拆分的心脏模型,这样有助于认清心脏的外形、分腔、各腔相连通的血管和内部瓣膜的类型及功能等;如果演示挂图,由于缺乏立体感会影响演示效果。但讲心动周期,演示心动周期的挂图或板画,就能把心动周期经历的过程和时间反映出来,效果好;如果演示心脏的标本、模型则不起作用。2安排的有序性原则教师精选出教具后,还要对这些教具做合理、有序地安排。哪种教具先展示,哪种教具...
    信息技术
    浅谈积件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崔绪昌(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2008, 33(8):  30. 
    摘要 ( 61 )   PDF (558KB) ( 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课件与积件的应用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最直接的体现。本文阐述了课件与积件的不同,并以实例的方式介绍了积件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教学设计
    安永芳(河北省邯郸市滏春中学)
    2008, 33(8):  32. 
    摘要 ( 43 )   PDF (140KB)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教材分析经历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学习后,学生对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已全面理解,但对水分是如何进入植物体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利用情况却模糊不清,本节以高等植物为例,让学生明确植物吸收、利用和散失水分的过程。1.1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①使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掌握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和散失过程。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验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在渗透作用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细胞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1.2教学重难点渗透作用原理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本节的重点,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条件是本节的难点。1.3课前准备本节课前一天分别取100g干燥的小麦粒、大豆、油茶籽置于编号为1、2、3且体积相等的带塞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150mL蒸馏水,摇匀,加塞,以供上课观察;并准备观察所需的材料、用具以及相关课件。2教学过程采用试验验证法与对话交流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能力,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采取分组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不忘师生互动,并将情感态度与科学素质的培养融入于教学...
    “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一节的教学
    陈红梅(上海市金山中学)
    2008, 33(8):  33. 
    摘要 ( 69 )   PDF (127KB)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实践体验、学生演讲、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式生动活泼。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复习课教学
    刘本举(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2008, 33(8):  35. 
    摘要 ( 34 )   PDF (598KB)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复习课为例,展示了复习课应该具备的环节和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方法,本节课主要以基于实验分析和问题讨论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课堂主题,较好地达成了复习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
    ActiveX控件加入Flash动画和视频片段的方法
    胡双全(湖北省红安外国语学校)
    2008, 33(8):  37. 
    摘要 ( 81 )   PDF (1582KB)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在利用PowerPoint2003制作生物学课件时插入Flash动画和视频片段的基本操作方法。PowerPoint2007的操作方法与这大同小异,本文不作介绍。1制作前的准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制作一个生物学课件前,我们也必须作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1)新建一个专用的文件夹,用于保存你的课件和制作课件要用到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录相等相关文件。文件夹名最好用与你课件内容相关名字来命名,便于今后查找利用。例如,要制作一个关于光合作用的教学课件,则可以用“光合作用”作为文件夹名。(2)上网下载一些相关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录相等素材文件,并将要用到的文件保存在刚才建好的文件夹中。2插入Flash动画的方法例如,在网上找到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很好的的Flash动画,下载后改名为“光合作用之萨克斯实验.swf”,并保存在上述文件夹中。从网上下载到的Flash动画一般为swf格式,即文件的后缀名为.swf,注意在给文件重命名时一定要保留好后缀名。现在我们就将这个动画插在PowerPoint课件中。在Powerpoint中插入Flash动画要使用ActiveX控件,方法如下:第...
    实验教学
    微核实验方法的初步探索
    李明照,戴赟,张丽,张松,俞佩芳(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七宝中学)
    2008, 33(8):  40. 
    摘要 ( 69 )   PDF (356KB)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受损伤后的一种产物,根据微核数量的多少可以来判定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动植物的损害状态。很多理化因子(如氯化锌)达到一定剂量或程度的时候都可以使生物细胞内产生微核。本工作采用沙培蚕豆,促进其发根,并用0.0074mol/L的氯化锌处理蚕豆根尖,染毒20小时,然后再用沙子恢复培养24小时,应用卡宝品红染液染色和制片。结果显示,此法对观察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在常规实验中发展创新思维
    陈建筠(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
    2008, 33(8):  42. 
    摘要 ( 67 )   PDF (348KB)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实验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和原理,是进行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的范例。在教学中利用好这些素材,深入挖掘其中的探究成分,将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发展创新思维。如何做到这一点,下面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做法。1做好实验中的“讨论”实验操作使学生获得对实验过程最直接的感受,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如果实验结束后没有理论上的总结、提升,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的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验中的“讨论”对于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十分必要的。“讨论”的关键是教师的问题导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层次分明,有针对性。同时,要给学生充分发表己见的机会。围绕“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的一些讨论题:①你的预期结果是什么?根据是什么?②你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吗?如果不是,请分析原因。③由本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④若要探索“酶催化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应怎样修改实验方案?⑤在现方案中,能否改动操作顺序,将步骤3、4(即用不同温度处理与将酶溶液注入淀粉溶液)的顺序对调?为什么?⑥如果每个实验小组只给三支试管(旧教材中是这样设计的...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改进
    陆奇,蒋选荣,万晓安(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
    2008, 33(8):  43. 
    摘要 ( 152 )   PDF (475KB)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中的一个探究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可以明确细胞呼吸存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条件、产物也不同。如何设计科学、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和装置本身就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教材参考资料中的实验设计、装置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和改进措施。笔者将学生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装置进行了归纳,小结如下。1无氧呼吸装置图可增设一组对照本实验要通过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都会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只是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无氧呼吸只产生少量的CO2。学生通过教材参考资料的实验设计,如图1中甲、乙两瓶中澄清石灰水中的混浊程度得以上结论,这一设计存在着不足。由于无氧呼吸装置图(图1-B)的乙瓶连通着空气,没有排除空气中CO2对澄清石灰水影响,所以乙瓶中出现混浊并不能说明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也能产生CO2。为了排除空气中CO2的干扰,得出无氧呼吸也能产生CO2的结论,必须增设如图(图1-C)的对照实验,此对照实验中B’瓶中只加入了等量的葡萄糖培养液,而未接种酵母菌。改进后三种实验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混浊度为:...
    探究植物细胞在KNO_3溶液中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最佳浓度
    杨培俊,赵吉勇(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2008, 33(8):  45. 
    摘要 ( 123 )   PDF (110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行高中生物学生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所选的溶液为质量浓度是0.3g/mL的蔗糖溶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滴水复原过程中,存在速度慢所用时间长,往往效果不佳。而且溶液粘性强,滴瓶与滴管之间粘连等不足。如果利用KNO3溶液来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结果会如何呢?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在一定的浓度下,实验效果好,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所用时间短,效果明显。现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等阐述如下:,1实验预测溶液浓度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度、结合当地室温(大约在18℃以内)和KNO3的溶解度(0℃为13.3g、10℃为20.9g、20℃为31.6g)。初步选定质量浓度为0.20g/mL、0.18g/mL、0.16g/mL、0.14g/mL、0.12g/mL、0.10g/mL、0.08g/mL、0.06g/mL、0.05g/mL、0.04g/mL、0.03g/mL、0.02g/mL的KNO3溶液,看哪种质量浓度的KNO3溶液使细胞质壁分离后不需滴水稀释,细胞质壁分离能复原。看哪种质量浓度的KNO3溶液使细胞质壁分离后加水稀释,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或不复原。2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紫色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载玻片、盖...
    用甲苯替代苯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傅萍萍(浙江省萧山中学)
    2008, 33(8):  46. 
    摘要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传统实验中层析液的配置方法为: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其中,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从学生、教师的身体健康考虑,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用甲苯取代苯来完成这一实验能够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在每次试验中,采用新鲜的菠菜叶子作为提取色素的材料,用无水乙醇作溶解色素的溶剂,将20份石油醚(60℃~90℃下分馏)、2份丙酮、1份甲苯混合成层析液,进行具体实验。下面是多次对比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在对比实验中色素溶解液完全相同,层析液中分别采用了苯和甲苯。从以上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①用甲苯代替苯,没有影响实验效果。两种情况下,扩散的速度基本一致。3分钟时,用甲苯作层析液材料的滤纸条上,已清楚显示出四条色素带,5分钟后逐步达到稳定。②用甲苯代替苯,实验能够获得更明显的四条色素带。特别是第一条胡萝卜素与第二条叶黄素之间,分离十分明显。在统计时发现:在对比实验中,若用苯混合的层析液中能出现四条色素带,则在用甲苯混合的层析液中一定能出现四条色素带。当用甲苯混合的层析液中能出现四条色素带,在用苯混合的层析液中就不一定能出现四条色素...
    考试与命题
    例谈两对独立遗传基因的互作类型
    黄广慧(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2008, 33(8):  47. 
    摘要 ( 254 )   PDF (903KB) ( 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互作,指的是两对或多对基因共同控制同一性状,表现出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果两对互作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将同样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杂交F2代则表现出独特的性状分离比。本文通过实例阐明了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各种互作类型的特点和作用机理。1共上位效应控制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各自的显性基因表型效应不同,双显时两者同时显现从而形成新的表现型。区别于一对等位基因的共显性,这种两对基因的互作关系叫做共上位。例如虎皮鹦鹉羽色的遗传:若将纯种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都是绿的;F1再互交,F2羽毛产生四种表型:绿、蓝、黄、白,比例为9:3:3:1。假设A基因控制合成蓝色素,B基因控制合成黄色素,则杂交的遗传图解见图1,其机理如图2所示。图1虎皮鹦鹉羽色的遗传图解图2虎皮鹦鹉羽色的遗传机理2累加效应控制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的显性表型效应相同,双显同时存在时呈现比各自单独存在时更突出的新表现型,即是两者的效应可以累加。例如猪毛色的遗传:若将不同品系的两种浅棕色猪杂交,F1全部是棕红色猪;F1互交,F2出现棕红色、浅棕色、白色三种猪,比例为9:6:1(如图3)。其机理是基因C和D分别控制不同的代谢途径合成棕色素,...
    实验教学
    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教学设计与实验改进
    刘成权(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2008, 33(8):  49. 
    摘要 ( 100 )   PDF (311KB) ( 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安排了一个实验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以期利用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并通过探究理解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结果、实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但由于课本参考资料上有“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分钟),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小时”的要求,因而课堂教学时,在探究时间、温度和通气过程控制等方面产生了困难,影响细胞呼吸的学习。笔者通过对教材整合,改进实验过程,克服了上述困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教学设计1.1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整合教材,整体构思细胞呼吸是个抽象的过程,教材中知识的生成来源于推断和实验结果,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认识是教学要突破的难点。教材中把无氧呼吸放在有氧呼吸之后,考虑到动物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学生对有氧呼吸较为熟悉,对无氧呼吸较为陌生。教学中通过详细学习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而无氧呼吸则通过与有氧呼吸比较分析,动态生成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从知识的传授上,这样的安排有一定的道理。但从进...
    考试与命题
    遗传变异与其他生命活动的联系
    王士朝(河南省镇平第一高级中学)
    2008, 33(8):  51. 
    摘要 ( 86 )   PDF (727KB)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与代谢的联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情况,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人类的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也可通过直接控制蛋白图(1)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需要的酶有。(2)控制酶2和酶3合成的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引起黑色素无法合成而导致白化病。但是,如果控制酶l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化,却不会引起白化病,原因是。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生了5个小孩子都是正常的,最可能的原因是。(3)E过程叫作用,除了产生苯内酮酸外,还会产生。(4)当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后,人的血液中的含量将会增加,损害大脑,形成白痴。(5)已知控制酶l的基因和控制酶2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假设控制酶2的基因都是正常的)。如果一对正常的夫妻,生下白化、白痴的女儿,那么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小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表现型完全正常的概率是;表现型完全正常且不含致病基因的概率是。解析:本题为遗传、变异、代谢的综合题,既从代谢角度讨论了白化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酶的异常导致代谢过程受阻,影响了黑色素的合成。又从变异角度分析了白化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酶蛋白合成的有关基因发生了突变。同时本题还从遗传规律的角度探讨...
    对一道“流行”题的反思
    黄建华(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
    2008, 33(8):  53. 
    摘要 ( 77 )   PDF (346KB)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6年南通市高三期末考试考了一道有关从分子水平揭示激素向靶细胞传递信息的机制的试题,该试题涉及近20年来的热门科研内容。下图A、B分别表示人体中A激素和B激素的调节机制。A激素先同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膜中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1)胰岛素的调节机制是图所示的调节机制。(2)图A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是,它与A激素结合具有专一性,这与它的有关,这种专一性的结合的意义是。通过环-磷酸腺苷(cAMP,相对于第一信使A激素,它叫第二信使)激活细胞内已有的酶系统,引起靶细胞固有的反应。B激素则先进入细胞,分别同胞浆受体、核受体结合,启动DNA转录mRNA,翻译合成诱导蛋白,引起靶细胞的固有反应。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在图B的调节机制中,控制诱导蛋白合成的基因在没有激素刺激时处于关闭状态,有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的非编码区中的不能被RNA聚合酶识别,从而不能转录出相应的。(4)如果A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靶细胞应该位于中。激发的引起细胞中固有反应的酶系统应该是与合成激素有关的。答案:(1)A;(2)糖蛋白(蛋白质)结构使激素只引起靶细胞的固有反应;(3)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信使RNA(mRNA);(4)垂体促甲状腺。...
    实验教学
    再议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吴红权(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2008, 33(8):  54. 
    摘要 ( 87 )   PDF (290KB)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是七年级《生物》第五章第二节的教学实验。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中,对该实验的材料和方法作了部分改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材中对该实验的探究指导:探究“根尖的什么部位生长得最快?”设计实验方案中建议考虑:取一株幼根长约2cm的红豆幼苗,给幼根的各部分做上标记,测量长度,再与生长24h后测量得到的长度做比较。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用水培育后的每株长约2cm幼根的红豆幼苗,根尖易被染成褐色,根毛看不清,根尖各部分的分区根本无法识别,不便于学生观察根尖的结构和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且分生区与根冠的标记难,标记后易使根尖严重受损,影响实验的顺利开展,庄锋[1]提出用测量切去根尖不同部分幼根的生长状况,以此判断根尖的哪个部位生长最快,能较好解决问题。但是生物体的完整性受到损坏,同时,根的损伤会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切去根尖不同部分幼根的生长状况,可能与完好无损的幼根生长状况有差异,以此判断根尖的哪个部位生长最快,实验结果令学生产生质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选用分区明显的小麦(或长约5cm幼根的红豆)为实验材料,作如下改变:(1)选用根毛明显根尖的分区易识别的小麦(或长约5cm幼根的红豆)为材料。在种子萌发时,采用种...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谈雷(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008, 33(8):  55. 
    摘要 ( 7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教材《生物技术实践》中的“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中学教师和学生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一个全新的实验课题。经笔者多次的实践发现,要保证实验的成功,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加热使海藻酸钠融化加热使海藻酸钠融化是实验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定要按照人教版教材上所说的:加热时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但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另一关键操作就是不停地搅拌,因为与琼脂相比较,海藻酸钠的黏性更大,融化时如果不注意搅拌,很容易就会出现焦糊,导致实验失败。控制好海藻酸钠的浓度在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的过程中,控制好海藻酸钠的浓度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在加热融化海藻酸钠的过程中,水分会不断的蒸发掉,所以加热用的小烧杯一定要有刻度,这样就比较容易定容到10mL。在第一次做该实验时,笔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环节,导致所配的海藻酸钠溶液过浓,最后制作出来的凝胶珠拖尾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就像是一条蚯蚓(如图1所示)。但如果所配的海藻酸钠溶液过稀,能形成圆形的凝胶珠,但是凝胶珠的颜色不是浅黄色而是白色,这说明所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太少,实验也是不成功的。图1a浓度过高图1b浓度适宜2凝胶珠的制作在配制好适宜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后,就...
    考试与命题
    对一道遗传题的分析和思考
    蒋桂林(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
    2008, 33(8):  56. 
    摘要 ( 83 )   PDF (305KB)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曾经自编了一题用于南京市高考模拟考试,结果重点高中的学生对这道题的得分率仅25%左右,全市就更低了。是内容超纲?还是题目要求过高?还是其他原因?引发了我诸多思考。题目:若对某高等雄性动物精原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DNA进行14N标记,再提供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和该细胞正常进行减数分裂的其他条件,问由该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多少?解析:此题主要涉及DNA分子的复制、同位素标记、减数分裂等知识。该精原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DNA被14N标记,这对同源染色体的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均被14N标记,也即这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DNA分子的四条脱氧核苷酸单链全被14N标记。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式的,每错因分析:①学生平时学习的多是给一个亲代DNA分子标记,复制n次,求子代DNA分子中含亲代DNA分子标记链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此题的特殊之处在于只进行一次复制且标记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DNA,而不是常见的复制n次、标记一个亲代DNA的两条链。影响了学生的思考。②单独考查DNA复制、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学生不会有问题。此题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主线把DNA...
    教学参考
    乘法原理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刘宏伟(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
    2008, 33(8):  57. 
    摘要 ( 90 )   PDF (79KB)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乘法原理是数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在生物学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用乘法原理分析生物学问题,可使问题简单化。乘法原理的内容是:若完成一件事情有m个步骤,每个步骤分别有n1、n2、、n3……nm种方法,则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1×n2×n3……×nm种方法。1运用乘法原理,分析DNA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由于组成各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变化多端,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例1氨基酸有20种,可组成含有1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多少条?分析问题可转化为:向如下10个方格中填入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可以重复,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由题意可知,在每一空格中填入氨基酸,均有20种不同的填法,按照乘法原理,填充10个空格共有2010种方法,这一数值非常之大,由此可以理解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怎样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使抽象的生物学问题直观化。例2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量最多可达()。A.4120B.1204C.460D.604分析DNA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被确定,另一条也随之确定,所以只需分析一条链就可以了。一条链有60...
    科技活动
    色度传感器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探究性实验
    刘骏(上海市格致中学)
    2008, 33(8):  58. 
    摘要 ( 86 )   PDF (136KB)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色度传感器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是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试用本)“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选做实验。该实验是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发展成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其中色度传感器测定蛋白质含量原理、方法是教学重点,蛋白质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是教学难点,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身探究,让学生学会色度传感器测定蛋白质的定量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1学生分析1.1学生的认知结构分析高一学生因相关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紧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透彻,色度传感器和微量可调移液器(俗称移液枪)也是首次使用,因此实验之前,教师应对实验原理和仪器的使用进行必要说明。1.2学生对实验兴趣浓厚①学生在生活中已了解蛋白质是人类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人类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蛋白质不足可能会导致一些营养不良性疾病,那么蛋白质含量怎么样测定呢?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②学生首次使用色度传感器,因此感觉非常新鲜。③实验本身具有探究性,学生从中可以获得体验,因此兴致都比较高,跃跃欲试的情绪高涨。2教学准备2.1学生分组工作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6人。便于实验实施和组间交流、讨论。2.2...
    教学参考
    奇妙的刺
    张光富(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8, 33(8):  59. 
    摘要 ( 139 )   PDF (127KB)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刺有关的词或短语,如“刺骨”、“眼中钉,肉中刺”、“头悬梁,锥刺股”等。那么,哪些植物有刺?刺通常长在植物的哪些部位?植物的刺对草食动物具有警戒作用吗?现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和本人野外教学实践,对植物的刺的形态、类型、功能以及常见带刺的植物作一简要介绍。1刺的形态不同种类植物的刺的大小、形状有多种多样,如柘树的枝刺长而粗,皂荚的枝刺粗壮且分枝,小檗属黄芦木的刺常3分叉,板栗的总苞上密被细长针刺,杠板归的茎棱和叶柄上长有倒钩刺。锦葵科地桃花的分果外被锚状刺;蒺藜科蒺藜的果实为5个果瓣组成,每个果瓣有短棘刺各1对。有时,甚至同一种植物体上的刺也有不同的形状,如酸枣的的托叶刺有2种:一种直伸,长达3cm,另一种弯曲。茜草科钩藤的木质刺呈弯钩状,由不发育的钩状总花梗形成。植物的刺有不同的颜色,有的刺与植物的叶色相同,如芸香科的枳。更多植物的刺色泽鲜艳,如蔷薇属植物的刺有白色、黄色、橘黄色、红色、棕色和黑色等。植物刺的颜色一般随个体发育所处的阶段,以及在植物体的部位不同而有别。2刺的类型植物的刺根据其来源和发生的位置主要分为3种基本类型:2.1枝刺(thorn)为茎或枝的变态,从具叶的腋芽发育而来,如柘树...
    几种跑的氧供应及代谢分析
    岳朝宽,吴艳娟(河南省清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2008, 33(8):  60. 
    摘要 ( 221 )   PDF (433KB)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近几年高考题和平时练习中,经常出现短跑、中跑、长跑氧供应及代谢供能问题,本文探讨了几种跑的氧供应及代谢供能问题。1运动时的氧供应1.1需氧量人体维持某种生理活动需要足够的能量,体内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称为需氧量。1.1.1运动时总需氧量运动时随着强度的增大,需氧量相应增加。肌肉活动期与恢复期所需要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每分钟所需要的氧量称为每分需氧量。由于呼吸和循环系统在运动开始初期有较大的惰性,不能和肌肉的收缩活动同时进入工作,以致氧的实际供应量暂时落后于需氧量,不足的部分,留待运动后的恢复期偿还。从事某项运动的总需氧量可按下式计算:总需氧量=运动时摄氧量+恢复时摄氧量-安静时每分钟摄氧量×(运动时间+恢复时间)。从总需氧量中,扣除运动全过程中的安静时需氧量的平均值,是为了精确地计算从事某项运动的净需氧量。1.1.2总需氧量的大小与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关系运动强度愈大、持续时间愈长,总需氧量的绝对值愈多。研究表明,每分钟需氧量与运动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如,某人每小时跑10公里,每分钟需氧l升,若跑速加倍,需氧量可增为每分钟4升,若跑的时速为30公里,每分钟需氧量增至9升。1.2摄氧量(耗氧量或...
    特异性免疫知识疑难解析
    赵玉彩(河北省河间市华北油田第四中学)
    2008, 33(8):  64. 
    摘要 ( 57 )   PDF (353KB)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关机体受抗原激发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知识作一定的拓展,介绍如下。1所有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吗1.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s,TD-Ag)这类抗原需要在T细胞辅助及抗原递呈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大多数天然抗原均属此类,如细菌、病毒、动物血清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面决定基种类多,但每一种决定基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它们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不仅能够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引起细胞免疫;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同时也可产生其他类图1免疫应答过程示意图(TD抗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只有TD-Ag引起的免疫反应能产生记忆细胞,TI-Ag则不能。2抗体都是由相应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吗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称为抗体。但正常机体未经免疫而在血清中就已存在的抗体,即天然抗体(natural anti-body),如ABO血型系统的天然抗体IgM。可见,抗体并不都是由相应的抗原刺激机体...
    考试与命题
    从一道拓展题看思维拓展
    王少华(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
    2008, 33(8):  65. 
    摘要 ( 90 )   PDF (438KB)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以前所用教科书相比有了很多的变化,如知识内容、探究能力和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教材呈现方式等。在教材呈现方式中,教材每节后的练习和自我检测中出现了“拓展题”和“思维拓展”的题型。有些教师和学生都反映这一类型的题难,答案不好做。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8页有一道拓展题:按照遗传规律,白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交配,后代雄果蝇都应该是白眼的,后代雌果蝇都应该是红眼的。可是有一天,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Bridges)发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个白眼雌果蝇。大量的观察发现,在上述杂交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你怎样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如何验证你的解释?就题而言,如果要学生以高中的知识来给出一个科学的解释,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道拓展题的知识要求看起来已经超过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范围,那么作为一道“拓展题”,它还是仅仅得出一个答案就可以吗?它在这里又要拓展什么样的目标呢?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知识目标、...
    教学参考
    浅谈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王兴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
    2008, 33(8):  67. 
    摘要 ( 53 )   PDF (403KB)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省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我所带的课题小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与同行一起互相探讨。1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理解我理解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立足教材,应用习题,综合生活(包括生活实践、报刊、杂志论文、热门话题),提出对学生而言尚未研究、尚未解决或存在疑虑的有趣且能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这包括提出课题和确定课题两部分工作。这样把课堂的单一、短效学习转化为学生长期的综合的研究行为,同时选题是在教学进程中逐个产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可个人研究,也可小组合作,这样教师可以有精力来面对面地对学生的活动实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也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广泛性和普遍性。2选题的原则2.1资源最优化原则充分利用教材,解读教材,挖掘教材,结合周围最近的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员资源和条件、社会和学校(包括高校)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包括网络)和文化条件,使提出的课题能促进学科的学习和深化。2.2短效原则研究性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探究意识及综合能力,不是科研部门的专题科研活动,因此选题要抓住学生的兴趣,以短期见效为原则,体现教师的指导性。2.3发展和深化原则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各...
    考试与命题
    也谈“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快速判定”
    张玉代(云南省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8, 33(8):  69. 
    摘要 ( 52 )   PDF (206KB)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学教学》2008年第3期“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快速判定”一文介绍的“典型图切入法”、“反证排除法”和“检索表查找法”都很适用,文章中还配上了3个例题和解析,使读者一目了然,深受启发。但笔者对(1)甲图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上,属于______遗传。(2)乙图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上,属于______遗传。(3)丙图的致病基因最可能在________染色体上。分析:“……丙图中Ⅰ1、Ⅱ2和Ⅲ3均为男性患者,所以丙图的致病基因最可能在Y染色体上。”从“丙图中Ⅰ1、Ⅱ2和Ⅲ3均为男性患者”,就得出其中例题1的分析有些疑问,特提出来商榷。例题1下面是某些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判断:“所以丙图的致病基因最可能在Y染色体上”的推断是不妥的,因为,图中Ⅱ5是患者,而Ⅲ5不是患者,所以该病的致病基因肯定不在Y染色体上。事实上,根据丙图信息,由于该家族供统计的个体数量有限,所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都是可能的,由于图中显示的个体中患该病者均为男性,所以最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也谈“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快速判定”@张玉代$云南省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650031
    教学参考
    饮食与健康
    倪凤英,胡健生(上海市贸易学校)
    2008, 33(8):  70. 
    摘要 ( 391 )   PDF (147KB) ( 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从温饱逐步进入小康,健康、保健、长寿等课题刻不容缓地摆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人们应该更多地学习和了解一些营养学知识,纠正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许多农民都知道科学种田,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许多饲养员都知道如何喂养动物,喂什么,怎么喂,但许多人却不知如何科学饮食。国际上有个标准,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至7倍者为长寿。因此,人的寿命应该是100至175岁,为什么都没有达到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不重视保健。当今,绝大多数人是病死的,而不是老死的。据统计,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在2000年已达到84.62岁;而我国2000年平均预期寿命最低的是西藏,为64.37岁,上海最高,为78.14岁,江苏为73.91岁。有鉴于此,本文就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谈一些认识。1吃好与好吃从营养学角度讲,吃好是指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生理需求。这些营养素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水。一般来讲,一个成年人每天要求摄入的营养素包括五个方面:①谷物:300~500克;②果蔬类:水果100~200克,蔬菜400~500克;③蛋、鱼、畜(禽)肉类:蛋25~50克,鱼虾类50克,畜(禽)...
    关于生物固氮的几点认识
    陈国庆(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
    2008, 33(8):  72. 
    摘要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生物固氮”一节,简单介绍了固氮微生物的种类、生物固氮的过程、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本文就共生固氮微生物是否都与绿色植物互利共生,生物固氮所得的NH3如何被自身利用,又如何被共生的生物吸收、运输和利用等问题,谈几点认识。1共生固氮微生物不都与绿色植物共生教材上说,“共生固氮微生物是指与一些绿色植物互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其实不然,与共生固氮微生物互利共生的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属的某些种共生)、非豆科植物如杨梅属、桤木属和沙棘属等(与弗兰克氏菌属放线菌共生)、满江红(与鱼腥藻属共生)、苏铁(与念珠藻属或鱼腥藻属共生)、根乃拉草(与念珠藻属共生)等绿色植物外,还有真菌(与某些蓝藻共生形成地衣)等非绿色植物。2自生固氮微生物间接供给植物氮源自生固氮微生物自由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能独立进行固氮,它们在将分子态氮固定成NH3后,并不将NH3释放到环境中,而是合成氨基酸,组成自身的蛋白质。只有当自生固氮微生物死亡,它们细胞中的有机氮被分解成NH3后,NH3与水化合成NH3.H2O,NH3.H2O进一步电离出NH4+,NH4+才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或NH3被硝化细菌进一步氧化为NO3-,...
    种子有哪些类型
    孙海燕(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农业技术高级中学)
    2008, 33(8):  73. 
    摘要 ( 1009 )   PDF (79KB) ( 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种子的类型,按有无胚乳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大类。其中无胚乳种子通常以双子叶植物菜豆为例说明种子结构,而有胚乳种子以单子叶植物玉米为例来说明其结构的。所以许多教师和学生误认为双子叶植物种子都是无胚乳的,单子叶植物种子是有胚乳的。因此有必要说明种子的类型有哪些?1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1.1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辣椒、番茄、茄、葡萄、荞麦、梧桐、柿、烟草等植物的种子属此类型。这类种子由种皮、胚及胚乳3部分组成。以蓖麻为例说明:蓖麻的种子具两层种皮,外种皮坚硬光滑并有花纹。在种子的一端有由外种皮延伸而成的海绵状突起结构称为种阜,种阜覆盖在种孔外面,有吸水作用,利于种子萌发。种脐邻近种阜,不很明显。在种子略平的一面,中央有一纵棱,称为种脊,它是倒生胚珠的珠柄与珠被愈合处留在种皮上的痕迹。剥去外种皮,可见一层白色膜质的内种皮。种皮以内是含有大量脂肪和其他贮藏营养物质的白色胚乳。种子的胚包在胚乳的中央。子叶两片,大而薄,有明显的脉纹;两片子叶的基部与很短的胚轴相连,胚轴上方是胚芽,下方是胚根。常见双子叶植物中有胚乳种子的还有枸杞、橡胶、木槿、无花果、花椒、胡萝卜、芹菜、薄荷及苎麻等。1.2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
    读者之窗
    在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
    沈菊(上海市吴淞中学)
    2008, 33(8):  74. 
    摘要 ( 62 )   PDF (124KB)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5年上半年,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正式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含义有以下两点:其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生命教育就应落实在以健康为基础,即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以情感为纽带,即珍惜、热爱、尊重生命;以价值为导向,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可贵,走好人生每一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其二,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历程中进行的,而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自然和内心自我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因此,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者的和谐关系。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生命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作为高中生命科学教师,如何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主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落实“生命教育”,值得不断探索。1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高中生命科学教学,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生命活动本质、生物多样性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基础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具备生命科学和...
    教学参考
    小议秋水仙素诱发变异的不同机制
    王海侠(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
    2008, 33(8):  79. 
    摘要 ( 459 )   PDF (114KB)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人工诱发变异的过程中,使用秋水仙素是一种常用材料。因为秋水仙素既可以诱发基因突变,又可诱导多倍体,学生在这一点上容易混淆,这就需要我们弄清秋水仙素诱发这两种不同变异的基本机制。1作用时期不同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的时期是DNA复制期,即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2诱变机理不同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的基本机理是:秋水仙素的分子结构与基因分子的碱基相似,它在不妨碍基因复制的情况下组成基因的成分参入到基因分子中去。但由于秋水仙素中的取代基与正常碱基不同,所以它在参入基因分子时或以后,会使基因复制时发生偶然配对上的差错,从而导致基因突变。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基本机理是:秋水仙素只能使分生组织的分生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当秋水仙素水溶液渗入分生组织的正在进行分裂的分生细胞后,分生细胞就不能形成纺锤丝,有丝分裂过程就停滞在中期状态,每个染色体所复制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虽然彼此分开了,却不能彼此往两极分离,不能形成两个子核,于是该分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了。当染色体数加倍了的分生细胞不再有秋水仙素渗入,即不再接受秋水仙素的影响时,它们就在比原来的染色体数多一倍的基础上恢复正常的有...
    其他
    太子参的闭花传粉
    马炜梁(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8, 33(8):  80. 
    摘要 ( 94 )   PDF (492KB)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常我们见到的植物都是花朵开放后,花粉粘到柱头上,完成传粉、受精作用,进而结出果实。这一过程对植物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又是很挑剔的,绝大多数的植物会拒绝自己的花粉——使得落在自己柱头上的花粉不能萌发或萌发不良,要求另外一朵花的花粉给它传粉——异花传粉。你见过花朵尚未开放就完成受精作用的植物吗?这样的植物必然是自花传粉的了,那么这种近亲繁殖的植物在生存竞争中应该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因为长期的近亲繁殖会造成种性退化,而被自然淘汰。事实是否这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野外考察时就特别注意寻找自花传粉的植物,看看他们有没有退化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千变万化的植物界竟然找到了太子参(封底图1)。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又名孩儿参,在我国从华东到西北,从华中到东北的山林里都有生长,是仅二、三十厘米高的小草,它的块根入药称为“太子参”,茎上部有几片宽大的叶片,下部的叶呈狭倒披针形(封底图2),它的花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完全花,长在茎端或上部,有一长柄,萼片5,花瓣5,雄蕊10枚,花柱很长有3条,它依靠昆虫进行异花传粉(封底图3左上);另一种花为不完全花,整个植株的叶腋里都有,数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