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生物科学综述
    认识假基因
    刘石娟,颜梅
    2007, 32(12):  2. 
    摘要 ( 174 )   PDF (113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简要综述了假基因的分类、结构特征及分布,并对有关假基因涵义的讨论作了介绍。
    被子植物双受精与细胞骨架
    李爱民,曾汉元,陈东明(湖南省怀化学院生物工程系;湖南省怀化学院生物工程系;湖南省怀化学院生物工程系)
    2007, 32(12):  4. 
    摘要 ( 97 )   PDF (155KB)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管和微丝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植物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许多活动都依赖于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本文总结了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教育教学研究
    在生物学实验课中应用“四导”教学
    何瑞芳(湖南省郴州市第五中学)
    2007, 32(12):  6. 
    摘要 ( 92 )   PDF (161KB)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实验能力,贵在导引,实验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施“导”促“练”、促“学”。那么,如何在实验课教学中施“导”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者总结提出了“四导(疏导→指导→引导→辅导)”教学,通过“四导”使学生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地掌握每个实验。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1课前疏导与实验有关的知识每个实验都涉及诸如实验原理、设计思路、方法步骤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因此,教师除了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外,还应将其中的要点进行课前疏导。疏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两方面:1.1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疏导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都涉及了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只有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深刻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与方法步骤,才能顺利地完成实验。如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就应该疏导下列知识:①根尖的结构怎样?各部位细胞有何特点?②哪一部位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③有丝分裂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怎样...
    生物科学综述
    高等植物传粉方式的多样性
    林敦梅(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7, 32(12):  8. 
    摘要 ( 75 )   PDF (119KB)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粉是高等植物受精的必经阶段,高等植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自身生存环境的传粉方式,主要有生物传粉、非生物传粉以及一些特殊的传粉方式。
    竹子的化学成分
    孙永林(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2007, 32(12):  9. 
    摘要 ( 258 )   PDF (124KB) ( 3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竹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特殊的能源利用价值及药用价值。探讨其化学成分对于竹类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教学研究
    上海生命科学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褚颖,陈萍
    2007, 32(12):  11. 
    摘要 ( 99 )   PDF (147KB) ( 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就上海生命科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提出建议及一些具体做法,以促进新课程理念更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践。
    生物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方咸围,陈海英,陈志伟(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7, 32(12):  13. 
    摘要 ( 208 )   PDF (246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模型和数学模型方法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很受重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科学内容标准”中,2000年中国科协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在“科学概念标准”中,都表明了“模型”的重要性。“数学模型”是“模型”的一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学实验教科书(必修部分),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资源。在日常的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一资源,开展数学模型教学,能够增进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对培养学生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是有益的。下面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数学模型进行介绍。1什么是生物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就是根据大量的经验材料,经过数学的处理,最后得到的反映研究对象的定量关系和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方式或具体算法。提炼数学模型,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析、概括,从而达到数学抽象的过程。在科学研究中成功地运用数学方法的关键,就在于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炼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生物数学模型研究如何利用数学语言和数学工具,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规律,通过数学或逻辑推理得到一些结论。然后再将这些结论用来解释、预测生物学现象和发现新的规律。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可以是数学解析式、函数模型,...
    励志教育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渗透
    张玉珠(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龙赛中学)
    2007, 32(12):  15. 
    摘要 ( 55 )   PDF (149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励志教育”,指立足于学生今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志向,并集中心力去追求的教育。包括为了实现志向而培养健康的志趣,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善于和人合作交往的意志品质等最基本的成功品质的系列教育。目前,中学生的辍学厌学、学习没有动力、心理脆弱,不善于与人交往的现象较为突出,虽然个中原因错综复杂,但缺乏励志教育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搞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1应用生物科学史教学,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生物学史的教学内容中不但渗透着生物学科知识,而且渗透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内容,在高中《生物》课本中,生物学史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好这些材料,可激发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并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及创新思维能力,是励志教育比较好的切入点。例如: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于1822年7月22日出生...
    加强生物学作业批改的几点认识
    潘钟仙(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2007, 32(12):  18. 
    摘要 ( 118 )   PDF (78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学作业可以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也可以暴露学生的常见错误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作业进行批改,可以检查教与学的效果,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为完善和调整教与学提供依据,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做过的习题学生仍然会一错再错。为什么会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呢?这可能与教师习题批改方法有关。传统的习题批改方法,就是在练习本上单纯地打“√”或“×”。这样的批改方法,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对错误的足够重视,当然也就更不要说对错误的改正了!怎样才能使作业批改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全面诊断,寻找错因批改作业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订正错误。因此批改作业时,首先要明确地向学生标示正、误并指明错误所在。为此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约定符号,例如“√”、“×”、“?”等。要对习题进行全面诊断,注意寻找错误原因,发现问题并准确地诊断问题的症结。例如批改作业时可以关注下列情况:有关概念是否清晰、理解是否正确;审题是否到位;语言表达是否规范;在生物学术语上是否有错别字;单位以及符号书写、反应式书写、绘图等是否符合要求等等。找到问题所在后,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用这些问题对学...
    利用注射器、气球制作简易教具
    吴其胜(湖北省建始县三里坝初级中学)
    2007, 32(12):  19. 
    摘要 ( 93 )   PDF (329KB)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内容介绍及学情分析教材中的“血压”和“脉搏”;以及“膈的运动与肺通气”内容,因教学中无法用标本进行观察,通常的作法是采用PowerPoint或Flash课件演示,但学生还是没有真实的体验到“血压”和“脉搏”的存在,以及膈运动与肺通气的关系。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感觉不到血液流动时的压力,也感觉不到膈的运动,只有借助仪器或感觉器官,通过听、看、摸来间接体验。因此,教师有必要制作模型进行模拟演示,帮助学生感受“血压”和“脉搏”的存在,理解“高血压”与“低血压”,区分“脉搏”与“心跳”。关于膈运动与肺通气的关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废旧注射器及玩具气球制作了演示“血压”、“脉搏”的教具(以下称“血压、脉搏模拟器”)和演示“膈与肺通气”的教具(以下称“肺通气演示器”),演示效果及教学效果都很好,现介绍如下。2模型制作2.1材料准备将学生分组,每组4~6人。并发给20mL注射器2支,1mL注射器1支,玩具小气球两个:圆形的1个(长约3cm),细长形的1个(长约22cm)。红墨水约15mL,小水果刀一把。2.2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肺通气演示器”的制作①取一支20mL注射器去掉针头不要,用清水洗干净,然...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科学史教育功能的挖掘
    张云波,杨丽敏
    2007, 32(12):  20. 
    摘要 ( 53 )   PDF (166KB)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科学史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功能。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科学史为例从科学方法的学习、实验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科学过程的意识、科学精神的熏陶等五个方面谈科学史教育功能的挖掘。
    遗传学教学中形相似而义不同概念的辨析
    雷宇华,严玉平
    2007, 32(12):  22. 
    摘要 ( 243 )   PDF (75KB)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遗传学教学内容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容易混淆,它们看似相似,但有实质性差别。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现将其进行辨析总结,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1核型和带型核型是指一个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或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对核型进行分析是识别和分析各种人类染色体病的基础。染色体核型分为非显带核型和显带核型。用各种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沿长轴显示出一条条明暗或深浅相间的带。人类的24种染色体都可显示出各自特异的带纹,称为带型。通过这种显带核型分析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号染色体,且能够确认染色体的结构改变,为染色体病的临床诊断和病因研究提供有效手段。2三倍体和三体型三倍体和三体型均属于染色体数目畸变,三倍体为整倍性改变,三体型为非整倍性改变。正常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46条,为二倍体(2n=46)。精子或卵子为单倍体,即n=23。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整组增加,即每号染色体都增加了一条,染色体数目为69条,称为三倍体,即3n=69。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或几条时,称为超二倍体。若某一对染色体多了一条,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7,即构成三体型,用2n+1表示。三体型是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中最常见、种类最多的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的难点突破
    彭宗臣,李萍
    2007, 32(12):  23. 
    摘要 ( 196 )   PDF (115KB)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即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是该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泛泛地讲评,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为突破这一难点,在集体备课时经讨论设计了下面的方法: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由点到面,总结“自由扩散”的特点关于水分子、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种小分子进出细胞都是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过,由此联系到其他的小分子,如氮气、苯、甘油、乙醇等也是以简单的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能量和载体。2指导学生推测和对比,了解“协助扩散”的特点某些葡萄糖也进行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但不能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指导学生结合细胞膜的成分,可以推测出部分葡萄糖进出细胞需要借助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并与自由扩散比较(板书):被动运输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是否需要载体实例3利用制作的模型指导学生演示,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增进学生对“被动运输”的理解用投影仪或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细胞膜平面结构示意图(部分)”,用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形状的纸片(可移动)代表氧气和葡萄糖,细胞内外纸...
    课堂教学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一节的教学
    田翠平,张秋蓉
    2007, 32(12):  24. 
    摘要 ( 76 )   PDF (119KB)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3章中的教学内容[1]。课时安排为1课时。本节是在学习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学习自然界另一类结构更简单的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目的是让学生对生命世界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体会生命的多样性。从生物进化的历史来看,病毒比人类要久远得多,但人类直到20世纪初才真正发现病毒的存在。这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科学家的探索和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本节内容是学生体会科学本质的一个理想载体。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病毒的基本特征,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多样性。②通过具体的事例,客观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体验科学家研究发现病毒的过程,提高从现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亲身体验科学家研究发现病毒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激发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②通过了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看到病毒的真面目,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2教学重点和难点2.1重点认识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等基本生物学特征。2.2难点通过参与科学家研究发现病毒的过程,认识病毒的的生物学特征。3教学...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一节的教学
    张金(江苏省苏州中学)
    2007, 32(12):  25. 
    摘要 ( 93 )   PDF (155KB)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本章的概述,其中关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细胞的发现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等内容,有利于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关于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以及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等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的细胞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细胞。1教学目标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本课内容涉及①了解水平: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②应用水平: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后者为《标准》规定《生物》必修1属于应用水平的两个知识点之一。因此,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1知识目标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熟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掌握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2能力目标尝试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能用细胞学说的观点解释生物学现象。1.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2教学重点和难点2.1教学重点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确立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观点,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2教学难点确立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观点;根...
    现代教育论坛
    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学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
    燕艳(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7, 32(12):  27. 
    摘要 ( 55 )   PDF (114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讨论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探讨了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
    “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教学实践
    陈寅冬(北京市第四中学)
    2007, 32(12):  29. 
    摘要 ( 58 )   PDF (157KB)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和学习生物学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接受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高三生物学备考复习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目标和内容1.1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及目标实验探究不仅有一定的基本程序,而且每一项活动程序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实验探究活动基本程序大体如下:根据上面图解可知,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系指制定实验计划的过程,其具体学习目标是:在对探究的具体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即假设)的基础上,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方案设计遵循的实验原理;说明依据原理选择的实验材料,明确对实验材料进行预处理的时间和方法;说出实验用具和试剂,以及各种实验设备的准备工作;阐明设计实验组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供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操作和设计用于记载实验数据的表格,以及相应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结果进行预测,...
    课堂教学
    细胞呼吸(Ⅰ):有氧呼吸一课的探究式教学
    杨婕(北京市十一学校,100039)
    2007, 32(12):  31. 
    摘要 ( 144 )   PDF (495KB)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 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教材开门见山,指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简要概括地介绍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也有密切联系,它以第二章中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为结构基础,以本章中酶、ATP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等为物质基础,同时更有利于理解矿质元素运输等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以及帮助理解高三教学中体温调节等问题.总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本节课通过有氧呼吸的内容,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
    用PowerPoint制作复杂动画
    封小为(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
    2007, 32(12):  33. 
    摘要 ( 86 )   PDF (126KB)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用PowerPoint 2003制作变形动画和运动动画。
    实验教学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3+的催化效率”实验装置的改进
    张德先,陈阳
    2007, 32(12):  35. 
    摘要 ( 138 )   PDF (166KB) ( 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是探究酶具有高效性的重要实验。按教材所述方法,虽然操作简单,费时不多,因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熟练程度不高,导致实验成功率不高。笔者将实验装置做如下改进,经实验验证,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实验成功率明显提高。1改进后实验用品试管架或带铁夹的铁架台,水槽或大烧杯,带刻度试管或10mL量筒,20×200mm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胶塞,2支尖咀粗细相同长15cm滴管,2个大小、蓬松程度相同的棉花球,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氯化铁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鸡肝研磨液。2改进后实验装置的原理(如图1)用排水取气法同时收集分别在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的过氧化氢,通过比较所收集气体的快慢来判断二者的催化效率,然后再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验证大试管内气体是否是氧气。3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口(见图2)的一端浸没于水中,用一只手握住大试管底部,若在导管口端有气泡冒出,手掌离开大试管后,管口端形成一段高于水面的水柱,则证明连接装置不漏气,可进行下面实验。3.2实验步骤①取2支带刻度试管(也可用10mL量筒代...
    巧用玻珠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蒋敏(四川省射洪中学校)
    2007, 32(12):  36. 
    摘要 ( 69 )   PDF (83KB)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第二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提到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笔者进行了思考和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请大家指正. 1 实验原理
    一组有关显微镜使用的练习
    赖银珠(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
    2007, 32(12):  37. 
    摘要 ( 75 )   PDF (380KB)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安排了“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经过这次的实验,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相关习题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率。1显微镜使用的步骤例1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A.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移片→高倍镜观察B.对光→移片→低倍镜观察→放片→高倍镜观察C.对光→放片→高倍镜观察→移片→低倍镜观察D.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对光→高倍镜观察解:由低倍镜观察换到高倍镜观察,必不可少的步骤是移片(移动玻片),在低倍镜下把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为高倍镜,这样比较容易找到目标。所以答案是A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例2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目光注视的部位是()A.镜筒B.物镜C.目镜D.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解:使粗准焦螺旋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约0.5cm)停止下降,防止物镜把玻片压坏。所以答案是D例3下面①~⑤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下图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
    “血型鉴定”实验的改进
    江勇利(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2007, 32(12):  38. 
    摘要 ( 167 )   PDF (315KB)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选用常用化学药品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师提供了模拟“血型签定”的案例,实验材料器具为:模拟配制的A型血(0.02mol/L的Pb(NO3)2,硝酸铅),B型血(0.02mol/L的BaCl2,氯化钡),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和A型血清(0.02mol/L的AgNO3,硝酸银),B型血清(0.02mol/L的碘化钠);载玻片,吸管等。根据同型血不产生凝集反应,异型血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笔者重新设计选用了以下药品:硫酸镁Mg-SO4溶液代表A型血和A型血清,氯化钡BaCL2溶液代表B型血和B型血清,碳酸钠Na2CO3和氢氧化钠NaOH的混和溶液代表AB型血,纯净水代表O型血。反应情况如下表:血型血清A型血MgSO4B型血BaCL2AB型血Na2CO3和NaOHO型血H2OA型血清MgSO4无沉淀(有Ba沉SO淀4)有沉和淀MMgCg(OO3H)2无沉淀B型血清BaCL2有沉淀(BaSO4)无沉淀有沉淀BaCO3无沉淀以上模拟实验精心选择的药品具有如下优点:用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代替价格极其昂贵的硝酸银等药品,成本不及原来的0.1%,可大大节省开支;所替...
    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张琳(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2007, 32(12):  39. 
    摘要 ( 702 )   PDF (315KB) ( 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生物学实验中的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一直以来是个难解难分的问题。查阅一下手头的资料和相关信息,又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专门解答。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和联系呢?笔者根据对实验的分析,总结如下。1理论来源1.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实验中,实验设置了4支试管,条件分别是:1号不作任何处理,2号水浴加热,3号、4号分别滴加等量的三氯化铁溶液和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其他条件一律相同。实验下方的资料栏说:“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也就是说,只要保持了单一变量,无论是同一实验对象的前后纵比,还是若干实验对象之间的相互横比,都在对照实验范围之列。资料还说:“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述实验中的1号试管就是对照组,2号、3号和4号试管就是实验组。”因此,根据以上理论基础,结合其他实验处理条件的分析,不难看出:对照实验就是保持了单一变量的两组以上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就是与其他组相比,往往缺少某种处理因素甚至不加任何处理因素,或者以正常条件下的实验作为对照,对照组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设置;而人为施加了某种验证条件,或比对照组多了某项处理因素的实...
    考试与命题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非等位基因关系的例解
    徐波,王金菊
    2007, 32(12):  40. 
    摘要 ( 114 )   PDF (512KB)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解释了许许多多的生物遗传现象,使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模糊认识豁然明朗,然而也有些现象不完全符合孟德尔等人的解释。1基因抑制现象有的基因本身不能独立地表现表型效应,但可以抑制其它非等位基因的表达作用,导致孟德尔比率被修饰。例:控制蚕黄色茧基因(Y)对白色茧基因(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的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A.3∶1 B.13∶3 C.1∶1 D.15∶1答案:B解析:当基因I存在时,抑制了黄茧基因Y的作用,只有当I不存在时,Y的作用才能表现。2叠加效应与互补基因2.1叠加效应当两对非等位基因决定同一性状时,由于基因的相互作用,后代会表现某一性状的叠加。例: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和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
    2007年上海高考试题两个问题的商榷
    李欧(浙江省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
    2007, 32(12):  41. 
    摘要 ( 55 )   PDF (431KB)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第40题B部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部分代谢途径,图中A、B、C、D、E、F、G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过程。(3)在过程①、②、③、④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需要消耗氧气的是________。商榷之处:试题答案认为需要消耗能量的只有过程④,事实上,过程①也有能量的消耗。尽管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得2分子ATP,但是在葡萄糖的磷酸化过程,以及果糖-6-磷酸的磷酸化过程中都要先消耗ATP,因此,我们不能认为糖酵解过程不需要消耗ATP,因为没有ATP供给葡萄糖就不可能转变成果糖—1,6—二磷酸。换句话说,没有ATP的供给和消耗,糖酵解过程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因此,我们应该认为糖酵解过程是一个既有ATP的生成,又需要ATP消耗的过程,只是ATP的合成总量大于消耗总量而已。2.(第39题B部分)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下图。商榷之处:此题主要是对图示含义进行商榷。根尖是指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这一段。根尖包括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Ⅱ)生物学试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张玉代(云南省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7, 32(12):  42. 
    摘要 ( 71 )   PDF (127KB) ( 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包括2套(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使用全国卷Ⅰ的省市有:河北、河南、山西、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使用全国卷Ⅱ的有云南、贵州、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及西藏等。本文对全国卷Ⅱ进行了试题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该套试题的题型、内容比例、试题内容符合《考试大纲》要求。与2006年相比,试卷结构稳定。全卷生物学5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考查内容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内,无偏题、怪题。1试题特点1.1难度降低,体现人文关怀生物学试题所占的72分中,容易题占42分(58.3%),中等难度题占17分(23.6%),难题占13分(18.1%)。《考试大纲》中指出: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但今年实际考试题容易题较多,特别是选择题部分,1、2、4题都较简单,尤其是1、2题,分别考查考生对促性腺激素产生的部位及生理功能、特异性免疫等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性不强,答案较直白;选择题第3题考查考生对细胞外液及相关生理过程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第5题非选择题考查考生对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等知识的理解及识别坐标曲线图的能力,考生要在较短时间内读懂图,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有一...
    组成酶、诱导酶及相关试题分析
    张卓鹏(江苏省通州市二甲中学)
    2007, 32(12):  44. 
    摘要 ( 111 )   PDF (226KB)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微生物细胞内的组成酶和诱导酶,并通过相关试题分析进一步阐述了这两类酶的生物学特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两类酶的区别。
    科技活动
    不同色光照射对蕨类孢子萌发的实验探究活动
    李苏,陈铭德
    2007, 32(12):  46. 
    摘要 ( 139 )   PDF (637KB)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蕨类孢子的正常萌发需要蓝光照射,否则不能形成心形原叶体。本实验通过对白、蓝、红三种色光照射下的球子蕨孢子萌发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生动展示了这一原理与过程,以使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得到扩展及锻炼。
    教学参考
    DNA复制的方向为何总是5′→3′
    黎小军,陈慧
    2007, 32(12):  48. 
    摘要 ( 3713 )   PDF (287KB) ( 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NA半保留复制时,DNA的两条链都能作为模板,同时合成出两条新的互补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链为3′→5′。但是,所有已知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都是5′→3,′而不是3′→5′。为了解决DNA在复制时两条链如何能够同时作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这个问题,日本学者Okaza-ki等提出了DNA的半不连续复制模型(图1)。图1 DNA半不连续复制示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讲到DNA复制方向都是从5′→3′时,就经常有学生提出类似“DNA复制的方向为何总是5′→3′”,“为何所有已知的DNA聚合酶的延伸方向都是5′→3,′生物体为何没有演化出一种能使核苷酸按3′→5′方向聚合的酶,从而使后随链的合成也是连续的呢”的问题。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在任何一本生物化学课本上都能查阅到,但并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什么DNA聚合酶的延伸方向都是5′→3,′而不是3′→5′”这一个问题。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所有已知的DNA聚合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子链从5′→3′方向延伸,这种方向性是其在生物进化中保留的、深刻的、选择与适应性特征,有着深刻的化学及生物学功能的根...
    考试与命题
    浅析生物学试题中的“陷阱”
    邱玲(浙江省诸暨中学)
    2007, 32(12):  49. 
    摘要 ( 88 )   PDF (185KB)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设置的思维障碍、思考歧路等。试题需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在命题中的“陷阱”是不可少的,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下面就生物学试题中的“陷阱”作一分析,以指导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排除干扰。1概念混淆例1: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相当于()A·病原体B·抗体C·抗原性物质D·始终是自身物质分析:错解为B,正确答案为C。病原体是指侵入人体,使人致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等;抗体是指在病原体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损伤细胞原本是体内“自己”的物质,但由于“损伤”“突变”“衰老”等原因而变成非正常细胞,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非己”类物质,即抗原性物质而将其排除。2条件隐含例2:蛔虫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结构有()①叶绿体②核糖体③线粒体④细胞质的基质A·④B·③④C·①④D·②③④分析:错解为B,正确答案为A。忽视了“蛔虫”这种特殊动物所隐含的条件,蛔虫是异养厌氧型生物,它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它的细胞内无线粒体。例3...
    有关蛋白质计算题的易错点归类例析
    郭晓虎(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2007, 32(12):  50. 
    摘要 ( 202 )   PDF (225KB)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蛋白质有关的计算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清楚,分析问题不全面,理解原理不深刻等因素,在蛋白质的计算题中屡屡出错。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有关蛋白质计算题的易错点作归类例析。1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面的错解分析例1:(看清楚是肽链还是肽环)全世界每年有成百上千人由于吃毒蘑菇而身亡,鹅膏草碱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鹅膏草碱的分子量约为(C)A.1024 B.898 C.880 D.862解析:学生易错选B。导致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概念混淆,硬套公式。没有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只知道课堂上老师推导的计算公式:即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8,没有深刻把握这个公式适用的前提是肽链而不是肽环。肽环是指由首尾相接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环状多肽,氨基酸数=肽键数=脱水缩合的水分子数,所以,鹅膏草碱的分子量约为8×128—8×18=880。正确答案为C。例2:(看清楚有无二硫键)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含有2条多...
    科技活动
    种子摆放方式对豆角出苗的影响
    齐绍亮(河北省盐山县职教中心)
    2007, 32(12):  52. 
    摘要 ( 762 )   PDF (82KB)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实验以美国无架豆为试材,按种子平放(长轴与土面平行)、种脐向上、种脐向下及种子直立(长轴与土面垂直)四种方式进行播种,观察各自出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种子直立播种出苗快、出苗率高;平放次之;种脐向下较差;种脐向上最差。
    纽约动物园的教育功能印象
    李梓榕(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办公室)
    2007, 32(12):  53. 
    摘要 ( 74 )   PDF (74KB)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幸获得国际野生物保护学会(WCS)总部教育部的邀请,参加在美国纽约总部的学习培训。作为一名初涉保护教育才2年的“新人”,这是一个很好的拓宽眼界、了解学习的机会。这次我们参加培训的人员是10位来自9个不同国家的野生生物保护教育项目工作者,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以往的动物园的教育和参观,还有教育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学习方式、培训讲座训练等等,16天的培训教育可谓安排紧凑,内容丰富,现在回想起来,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很多,还是先把对动物园教育的印象与大家分享。Bronx Zoo是纽约最大的动物园,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总部的所在地,目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它也是美国最早的开设动物园保护教育的基地,在动物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教育的结合上颇有经验。在这里学习工作的日子里,我真正体会到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的真正意义。不得不谈到的是动物园设计者独具匠心的理念和独特的创造性。设计者根据动物的地域分配设计了展区,如亚洲、非洲、南美洲等,这样划分的好处是容易实现动物混养,加上每个展区都几乎真实地再现了动物的野外生境,动物在这样的家园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游人们无论到哪个展区,都犹如身临其境地进行一次不俗的野外之旅。除了室外的展区,...
    教学参考
    SARS病毒与HIV的遗传方式不一样
    崔国香(河北省景县中学)
    2007, 32(12):  54. 
    摘要 ( 366 )   PDF (203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期以来,很多人把SARS病毒与HIV病毒相提并论,并错误地认为它们在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完全相同的,其实不然,这两种病毒虽然都为RNA病毒,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1对SARS病毒的再认识1.1 SARS病毒在家族中的地位SARS病毒在其家族中属于巢状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根据其遗传物质分类,属于单链+RNA病毒。病毒根据其核酸种类,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又可分为双链DNA病毒(如T4噬菌体)和单链+DNA病毒(如fd噬菌体),RNA病毒分为双链RNA病毒(如真菌病毒)、单链-RNA病毒(如流感病毒)、单链+RNA病毒(如冠状病毒)、逆转录病毒等不同类型。(注:+表示该核酸的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mRNA序列一致,-表示该核酸的核苷酸序列与其mRNA序列互补)。病毒颗粒中的组成成分有简有繁,有的颗粒自带专门用于病毒复制的核酸酶,有的则无。有的病毒核酸并不只有一个分子,如流感病毒有8条RNA,呼肠弧病毒有11~12条RNA。由于病毒种类繁多,核酸类别不同,因而病毒的复制机制不尽相同。1.2 SARS病毒的增殖由于该病毒的核酸是单链+RNA,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古诗词及其生物学知识的联想
    高富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
    2007, 32(12):  55. 
    摘要 ( 102 )   PDF (111KB)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在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升人文素养。(1)“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苏幕遮》)———叶绿体中的色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液泡内的色素。秋天,因为低温、紫外线强烈等外界因素和叶肉细胞衰老等内部因素,叶绿素的合成速度低于分解速度,叶绿素含量相对减少,而类胡萝卜素分子比较稳定,不容易破坏,所以叶片逐渐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黄色,故而会出现“黄叶地”的景色。而“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原因,是因为秋天降温,细胞内积累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可溶性还原糖多了,就形成了较多的花青素,同时细胞内pH值改变,呈现酸性,使花青素表现出红色。(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细胞衰老。人老了,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以至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3)“腾空类星陨,拂木若花生。”(梁·萧纲《咏萤》)———生物发光的能量直接来自ATP。诗句形容萤火虫集体求偶的景象...
    血管吻合及其意义
    乔红(陕西省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2007, 32(12):  56. 
    摘要 ( 159 )   PDF (77KB) ( 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中,给各类血管的定义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学生有了一个概念,毛细血管的两头一边连着最小的动脉,一边连着最小的静脉(最小的动脉→毛细血管→最小的静脉)。进入第五章的学习,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中,接触到肾单位的概念。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蟠曲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即: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学生有些困惑,毛细血管为什么汇合成出球小动脉?而不是出球小静脉?岂不是有违毛细血管的定义?在人体解剖学中,把与心室相连、运送血液离开心脏和具有连续、多级属支特征的管道称动脉。起于毛细血管、与心房相连、运送血液回到心脏和具有连续、多级分支特征的管道称静脉。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以上与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教材中血管的概念无异。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不同系统、器官及组织有各自的结构特点。即使都是血管,在不同器官、区域的分布、行径和归宿也各异。人体胚胎时期,血管是在...
    漫话载体
    李保兴(河南省叶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2007, 32(12):  57. 
    摘要 ( 71 )   PDF (114KB)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某出版物中选有这样一道模拟题:下列哪一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A.脂蛋白和单细胞蛋白B.载体和抗毒素C.抗原和维生素D.胰岛素和酶该题选B,理由是抗毒素属于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载体是载体蛋白的简称。另有资料在蛋白质知识的归纳中也将载体列为蛋白质。载体都是蛋白质吗?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定义,载体,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也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前者是狭义的载体,后者是广义的载体。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就是从广义上来说的。下面就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的一些载体作一浅析。1遗传信息载体子女像父母,父母传给孩子的并非一个个具体的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存在于核酸中。因此,我们说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通过对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是怎样被运送到核糖体中的mRNA上去的呢?这需要运载工具,这种工具就是tRNA。因此我们也可以说,tRNA是氨基酸的载体。2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中携带外源基因(即目的基因)进...
    几种“无花而实”的植物
    陈建新(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007, 32(12):  58. 
    摘要 ( 207 )   PDF (82KB)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初一上册(山东科教版)的“课外读”栏目下的“无花果树的神秘之花”一文,提到了“无花而实”的植物,现进一步介绍如下。1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Bunge)属于无患子科文官果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树皮灰褐色;小枝有短茸毛。单数羽状复叶,长15~30cm;小叶9~19,膜质,狭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6cm,宽1~2cm,下面疏生星状柔毛。圆椎花序长12~30cm;萼片5,长1.7cm;花盘5裂,裂片背面有一角状橙色的附属体;雄蕊8。蒴果长3.5~6cm,室裂为3果瓣,果皮厚木拴质。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河南。根深,抗旱力较强,黄土地区均能生长。种子油供食用或制肥皂;种子嫩时白色,可食。由此可知,文冠果有可见的花,是与无花果(FicuscaricaL.)不同科的植物,作为“无花而实”的植物例子显然是错误的。错误可能是将文冠果与古籍中的“文光果”混为一种植物所致。文光果,作为“无花而实”的植物,出自《本草纲目》果部第31卷无花果项下的附录部分,有“文光果,出景州,形如无花果,肉味如栗,五月成熟”。据专家考证,这里的文光果是无花果的一种,而不是指...
    杂交水稻育种的三系法、二系法和一系法
    孙立宏(陕西省澄城县澄城中学)
    2007, 32(12):  59. 
    摘要 ( 5744 )   PDF (358KB) ( 2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杂交水稻育种的设想,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二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本文从高中相关知识对三系法、二系法和一系法进行了解释。1三系法图1三系法通过杂交的方法生产的杂交种要直接用于大田生产,需要的种子数量很大。要杂交就要避免母本自交,则需对母本去雄,如果用传统的人工方法去雄,对于玉米等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还较容易;但对水稻、小麦等雌雄同花而花又很小的作物,就比较困难。科学家发现自然界中有雄性不育的植株———雄蕊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花粉,可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而产生种子。同种植物中具有可遗传的雄性不育性状的植株群体叫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有了不育系用于杂交育种,就免除了人工去雄工作,节省了劳力、保证杂交种的纯度。不育系的产生其实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它们的雄蕊是否可育,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基因共同决定的。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决定雄蕊是否可育的基因。其中,细胞核的不育基因用r表示,可育基因用R表示,并且R对r显性;细胞质的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在上述四种基因关系中,细...
    谈人的色觉与色盲
    党凤良(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07, 32(12):  61. 
    摘要 ( 231 )   PDF (73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色盲是一种典型的遗传性疾病,在中学生物学教科书中常常将其作为伴性遗传的典型实例。同时,色盲患者不仅会在就业、升学等方面遇到种种限制,也会影响他们正确感受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阻塞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因而对色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色觉原理及色盲的成因虽然对于色觉形成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视网膜上的锥细胞是观察颜色的重要结构。色觉正常的人具有三种不同的锥细胞,分别接收长波长(600~780nm)光(红色)、中波长(500~530nm)光(绿色)和短波长(400~450nm)光(蓝色),分别被称作L-锥细胞、M-锥细胞和S-锥细胞。不同颜色的光线刺激视网膜,会引起三种锥细胞不同程度的兴奋,通过确定来自不同类型的锥细胞的信号的比率,大脑就能确定我们所看到的物体是什么颜色,如果三种锥细胞兴奋程度相同,就会产生白色的感觉。因此,人的色觉是三种锥细胞各自不同程度兴奋在大脑中的综合效应。大部分色盲患者的锥细胞组成与正常人不同,要么是缺少一种锥细胞,要么是锥细胞的吸收峰值不正常。先天性色觉缺陷基本上都是L-锥细胞或M-锥细胞的缺失或有缺陷造成的。全色盲和蓝光感觉缺失是相当罕见的。L-锥细胞和M-锥细胞缺失即我们...
    远离新型毒品 关爱青年成长
    李志翔(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7, 32(12):  63. 
    摘要 ( 97 )   PDF (126KB)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世纪末有专家预测,苯丙胺类毒品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毒品。随着人类跨入新世纪,新型毒品迅速流行,并以一种“伪善”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很多人,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都认为这是“娱乐消遣品”,不同于海洛因等毒品,认为“俱乐部毒品”是无害的。相反,由新型毒品引发的大量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多种疾病扩散流行,不仅影响人们健康幸福,更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为此,必须对全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新型毒品知识教育,使其远离毒品,健康成长。1新型毒品的由来1919年,日本一位化学家首次合成了后来被称之为冰毒的甲基苯丙胺。在二战期间,甲基苯丙胺作为抗疲劳剂在士兵中广为使用。二战后,日本将其军队中库存的苯丙胺类药物投放市场,造成50年代的首次滥用大流行。60年代一些欧美国家,主要在夜总会、酒吧、迪厅、舞厅中滥用这类毒品。90年代后,以冰毒、摇头丸为代表的“舞会药”在全球范围形成流行性滥用趋势,滥用群体从早期的摇滚乐队、流行歌手和一些亚文化群体蔓延至青少年群体为主。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一类精神毒品。2新...
    植物药用成分有哪些
    周春元(河北省巨鹿中学)
    2007, 32(12):  69. 
    摘要 ( 497 )   PDF (78KB) ( 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每当提起中药,人们不禁会想到那些草根树皮,然而,就是这些草根树皮之类的东西,却能治好人类的很多疾病,为无数人解脱病痛折磨,那么植物中的哪些成分,具有如此奇效呢?植物中所含的药用成分种类很多,重要的有以下几种:1生物碱又称植物碱。生物体内的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具环状结构,难溶于水,与酸可形成盐,有一定的旋光性与吸收光谱,大多有苦味,呈无色结晶状,少数为液体。生物碱有几千种,由不同的氨基酸或其直接衍生物合成而来,是次级产物之一,对生物体有毒性或强烈的生理作用。含生物碱的植物涉及100多个科,双子叶植物中的茄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夹竹桃科等所含有生物碱种类特别多,含量也高。生物碱存在于植物体的叶、树皮、花朵、茎、种子和果实中,分布不一。一种植物往往同时含几种甚至几十种生物碱,如已发现的麻黄中含七种生物碱,抗癌药物长春花中已分离出60多种生物碱。植物体内的生物碱含量虽少,但与人类关系密切。许多生物碱是治病良药,如黄连根茎中的小檗碱是黄连素的主要成分,有抗菌消炎作用;萝芙木中的利血平能降血压;罂粟果皮中所含的吗啡碱是著名的镇痛剂;奎宁碱是有价值的解热药;三尖杉碱和长春花碱是治癌良药;秋水仙素能人工诱导产生多倍体等等...
    读者之窗
    使用生物学新教材有感
    张杰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2007, 32(12):  70. 
    摘要 ( 112 )   PDF (147KB)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教多年,我似乎习惯了旧教材简单系统的知识框架,面对新教材新颖的版面、略显“空洞”的内容和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感到过茫然和失落———怎样来认识这次生物学教材的变革?怎样来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怎样把握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这是我三年来一直深深思考和努力探索实践的问题。初识新教材,第一感觉是简单。从考试角度看,知识点少了,难度小了,教材变得容易了。当我们走进新教材,又会感觉到有点“乱”。如果我们以研究者的心态研究教材,用“三维目标”审视教材,则会发现教材丰富的教育内涵。1从思想上认同新教材,把握课改的实质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同时,都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新课程也不例外。我们一开始就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带着认同和接纳的态度去参与它、改进它、完善它,并在此过程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在学习内容总量上做了严格控制,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及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使新教材的分量和难度大为降低,有利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有的教师对新教材的这一精神领会不深,感到不适应。拿到教材一看就喊,除了图画还有什么?除了几个问号还有什么?天哪,这样的教材,你让我讲什么...
    教学参考
    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不会影响子代性状的几种情况
    顾巨林(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高级中学)
    2007, 32(12):  71. 
    摘要 ( 90 )   PDF (83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NA分子中由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但也有些真核生物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部位不同,基因突变后,不会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对子代性状没有任何影响。笔者根据高中教材有关基因突变知识,总结了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不影响子代性状的几种情况如下。(1)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非编码区包括编码区上游和编码区下游。非编码区是不编码蛋白质的,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这一区域,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遗传信息将不会改变,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变,生物的性状就不会改变。(2)基因突变发生在与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上无论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在编码区上游都有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其作用调控DNA转录为mR-NA,基因突变发生在这一部位,会导致基因不转录成mRNA,当然也不能翻译蛋白质,所以无遗传信息改变,无性状的改变。(3)基因突变发生在编码区的内含子真核生物编码区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序列,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序列。内含子的功能目前没有统...
    读者之窗
    也来谈谈“人体稳态”一节中的肾上腺素
    许晖(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325014)
    2007, 32(12):  72. 
    摘要 ( 223 )   PDF (74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3期文章“‘人体稳态’一节常见认识误区甄别”的作者对肾上腺素的认识,我认为有几点失误。另还有一处不妥,也一并拿来谈谈。(1)该文认为“前者是由肾上腺髓质部分分泌的,属固醇类激素;后者则由肾上腺皮质部分分泌,属氨基酸衍生物(原文照抄)”。此为不妥。因为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是肾上腺素(E或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或NA),都属儿茶酚胺类激素,即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素合成途径为:酪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在人主要是皮质醇,其次是皮质酮,属固醇类,其合成原料主要来自血液中的胆固醇。该文刚好说反了,可能是作者的笔误。(2)该文认为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肾上腺素和参与体温调节的肾上腺素不是同一激素,我不敢苟同。该文全文没有出现“糖皮质激素”一词,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可能是作者的笔误,阅读该文时需猜测作者观点———教材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提到的“肾上腺素”其实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但我认为教材是不会混淆“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两个概念的,因为它们的区别太大。肾上腺髓质由外胚层发育,与交感神经节相当,直接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促进肝...
    科技活动
    苹果成熟度的检验方法
    曾波(贵州省清镇市第三中学)
    2007, 32(12):  80. 
    摘要 ( 448 )   PDF (75KB) ( 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碘遇淀粉会变蓝这一原理还可以用于检验水果的成熟程度。本文介绍一个检验苹果是否成熟的简便方法。这一实验可供学生在生物科技活动中进行探究。适时采收是增加果树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增加果农收入的重要措施。用淀粉染色法确定苹果的成熟度,能科学地确定苹果的最佳采收期。也可以检验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是否真正成熟。我们可用一种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的“碘化钾-淀粉染色法”,来鉴定苹果的成熟度。1实验用具不同成熟度的苹果5~10个、托盘天平、500mL烧杯、培养皿5个、不锈钢刀、碘化钾、碘、蒸馏水。2实验步骤先用天平称取2g碘化钾,0.5g碘,将其混合后溶于烧杯的蒸馏水中到500mL,即成碘-碘化钾染色液。取染色液少许放入培养皿中待用。用不锈钢刀将苹果横切成两半,迅速将切面浸入染色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切面变色情况。(1)若切面呈深蓝紫色,着色面积比较大,表明此时果肉淀粉含量较高,果实尚未成熟,不宜采收。(2)若切面色泽较浅,且着色面积较小,说明此时果肉中的大部分淀粉已转化为糖,这是采收已为时过晚,果实不耐久藏。(3)若切面着色面积为1/3~1/2,介于已成熟和不成熟之间,说明近半数淀粉转化成糖,成熟适中,是最适采收期。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