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物学作业可以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也可以暴露学生的常见错误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作业进行批改,可以检查教与学的效果,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为完善和调整教与学提供依据,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做过的习题学生仍然会一错再错。为什么会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呢?这可能与教师习题批改方法有关。传统的习题批改方法,就是在练习本上单纯地打“√”或“×”。这样的批改方法,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对错误的足够重视,当然也就更不要说对错误的改正了!怎样才能使作业批改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全面诊断,寻找错因批改作业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订正错误。因此批改作业时,首先要明确地向学生标示正、误并指明错误所在。为此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约定符号,例如“√”、“×”、“?”等。要对习题进行全面诊断,注意寻找错误原因,发现问题并准确地诊断问题的症结。例如批改作业时可以关注下列情况:有关概念是否清晰、理解是否正确;审题是否到位;语言表达是否规范;在生物学术语上是否有错别字;单位以及符号书写、反应式书写、绘图等是否符合要求等等。找到问题所在后,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用这些问题对学...
潘钟仙(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 {{custom_author.name_cn}}等.
加强生物学作业批改的几点认识[J]. 生物学教学, 2007, 32(12): 18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custom_fnGroup.title_cn}}
脚注
{{custom_fn.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