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生物科学综述
     生物技术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曹丽荣(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2009, 34(1):  2. 
    摘要 ( 77 )   PDF (146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命科学领域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系统阐述了生命科学领域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专利、商标、著作权、生物医药商业秘密权、药用植物新品种权、药材地理标志权和生物医药厂商名称、商号与域名权保护等以及反不正当竞争。
     新型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在农业上的应用
    张小冰(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2009, 34(1):  4. 
    摘要 ( 101 )   PDF (158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油菜素内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养鸡业中的应用
    万国福(江苏省淮安市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
    2009, 34(1):  6. 
    摘要 ( 72 )   PDF (169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微生物自身或其代谢物制成的生物制剂,本文主要介绍了其特点和在养鸡业中的应用价值。
     植物根系丛枝菌根共生体形成的信号途径
    吴强盛(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2009, 34(1):  8. 
    摘要 ( 85 )   PDF (158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植物根系丛枝菌根共生体形成的信号途径为主线,对菌丝接触根系前共生信号的产生和传导、附着胞的形成和菌丝的侵入以及丛枝菌根建立过程中的信号传导作了分析和讨论。
    教育教学研究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的模型、模型方法及模型建构
    谭永平(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2009, 34(1):  10. 
    摘要 ( 72 )   PDF (151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已经成为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方式就是进行模型建构活动。要较全面地理解模型方法的作用,既需要以进行一定数量的模型建构活动为基础,更需要在模型建构活动中实现行为与思维的统一。
    生物学教师如何科学使用教材的体会 
    苏明学,聂玉芝(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
    2009, 34(1):  12. 
    摘要 ( 58 )   PDF (184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论述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选择和科学使用教材的体会。
    现代教育论坛
     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生物学史教学的意义
    张大也(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
    2009, 34(1):  15. 
    摘要 ( 88 )   PDF (116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阐述生物学史在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教学意义。
    教育教学研究
     例谈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王振(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2009, 34(1):  16. 
    摘要 ( 75 )   PDF (113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能力目标、学习方式等使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学习效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徐国良(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2009, 34(1):  18. 
    摘要 ( 86 )   PDF (108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和各类虐待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缺乏生命意识,不懂得珍惜生命。想要避免此类危害,从学校教育看,就是要加强生命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方面,以生命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做法。1认识生命的神奇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么来的?生命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新个体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对于种种生命现象,学生往往心存好奇。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神奇。在学习“生物的进化”、“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时,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渗透。学习“生物的进化”时,我先给学生补充了生命起源的有关知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无机物,是历经“无机物-有机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的几十亿年的化学进化过程才产生的。在此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接下来,和学生共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使学生明白: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众多不适应环境的生物类型被无情地淘汰,现存的生物...
     基于认知冲突的生物学概念转变教学
    宋汉萍,崔鸿(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9, 34(1):  20. 
    摘要 ( 80 )   PDF (155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杜伊特根据建构主义思想,将概念转变学习分为连续途径和不连续途径。其中不连续途径的概念转变是建立在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的基础之上。本文以认知冲突为基础,着重探究如何在不连续途径的生物学概念学习中创设认知冲突以及如何构建不连续途径的生物学科学概念。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初探
    尤红伟(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教研室)
    2009, 34(1):  22. 
    摘要 ( 65 )   PDF (11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以此弥补教材中的某些缺憾,以及教材对现实世界反映的滞后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下面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为例谈一些认识。1利用教材内容的相似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围绕的是同一个主题即动物的结构、功能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无论生活在水中的生物还是在陆地的生物,抑或在空中的生物,尽管种类繁多,结构差异很大,但都是适应其存在的环境,具有相似的一面。为此,可以将这一章的内容按环境的不同分配到每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搜集生活在某一个环境中的动物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各种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而不同的特征适应不同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抽象思维,推出动物适应环境生存、不适应环境就淘汰的结论。如果时间有限,相关的资料可以由教师收集,然后以书面的形式或网页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最后教师组织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学生可以用小课题结题汇报的形式进行互动,也可以以小报的形式互相交流,甚至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目的是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
     谈故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马亚芬(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
    2009, 34(1):  23. 
    摘要 ( 68 )   PDF (105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按教科书“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而是要充分这利用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在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教学资源中,故事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地融入课堂,主动、热情和不懈地去探索、追寻知识。笔者就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介绍如下。1故事导课,激发兴趣教师借助故事导课,用绘声绘色的语言铺陈渲染,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能使学生精神焕发,兴趣昂然,求知欲冲动。在学习“人的性别决定”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述“超生游击队”的故事,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疑问,女主人公一连生了3个女孩,第4胎一定会是男孩吗?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故事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讲述爱因斯坦的逸事:美国的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到:“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同学们不禁想:如果他们真结婚了,她能梦想成真吗?2故事感染,引起共鸣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文采飞扬的语言讲述教学内容背后的故事,将庄严神圣的科学知识与...
     谈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季凯宁(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9, 34(1):  25. 
    摘要 ( 107 )   PDF (23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那么,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1在“做”中学,提高新授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这不能体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我们所倡导的是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1.1在实践操作中学如在学习DNA的结构时,要让学生亲自设计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在设计之前,可先让学生观察DNA的立体模型,并让部分学生采用剪纸的方法,剪出一个个的脱氧核苷酸,用圆形代表磷酸基团,用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用长方形代表含氮碱基,且长方形的一端要体现出凹凸尖钝。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制的“梯子”,教师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梯子的扶手代表什么?阶梯代表什么?并让学生演示DNA的立体结构和用订书机演示脱氧核苷酸间的碱基互补配对。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DNA分子结构和特性的认识。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①据图1给出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课堂教学
     “微生物的代谢”一节教学设计
    安永芳(河北省邯郸市滏春中学)
    2009, 34(1):  27. 
    摘要 ( 65 )   PDF (117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版高中《生物》第五章第二节“微生物的代谢”内容包括三部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微生物在代谢的基础上才能生长,因此这节内容在本章中是非常关键的,其中涉及了微生物细胞内的两种代谢产物和两种调节方式,阐述了环境中的物质成分是酶合成调节的物质基础,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酶活性调节的物质基础。学习“微生物的代谢”对进一步理解第一册第三章中植物和动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以及本章中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种类、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将要学习的微生物的生长等知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理解微生物代谢的概念;掌握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作用以及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的区别与联系;领会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方法。1.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微生物代谢反馈调节机制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1.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讨论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正确使用能够为人类生活做出贡献,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联系生产人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的生产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育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课的导入
    鲁桂莲(江苏省连云港市浦南中学)
    2009, 34(1):  28. 
    摘要 ( 88 )   PDF (77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初中生物学课,精心设计导语尤为重要。我在初中生物学课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1设疑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的方法叫设疑导入法。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就是由提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引发解决难题的愿望,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讲“鸟纲”时,首先问“为什么鸟类能在空中飞翔?”学生可能会说:“因为鸟类有翅膀。”教师接着问:“如果人装上翅膀是不是就能飞了呢?”然后讲述:有人曾模仿鸟翼在人体上装上‘人工巨翅’,但当他从高处往下跳时,不仅没有飞起来,还落得个翅折人伤的下场,可见,仅靠翅膀是不行的,那么,鸟类到底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呢?学生带着悬念和浓浓的好奇心,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激起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课和思考。2直观导入法生物学科的直观教具很多,例如教学图片、生物标本、模型等,可以结合初中学生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各种直观教具。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教师先展示挂图,然后问:图中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吃和被吃)如果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线连起来之后,大家看象什...
    课堂教学
     “糖类代谢”教学设计
    陆春菊(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
    2009, 34(1):  29. 
    摘要 ( 68 )   PDF (217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上海科技版《生命科学》高一(试用本)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第1课时。整个章节的内容着眼于普遍存在于生命世界的新陈代谢过程,诠释了生物体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上的“动态”规律。这一章的学习将让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深化,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为以后进一步认识信息流本质和其他生命活动规律打下基础,因此本章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基础意义。本课是要通过学习“糖类代谢”的一系列转化过程来体现新陈代谢(物质代谢)的实质与统一性,最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上海二期课改理念之要求“坚持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围绕着“新陈代谢”概念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逐步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糖类的代谢途径。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生物体是如何从外界获取糖类的;②知道生物体内糖类的代谢途径;③了解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2过程与方法①在糖类代谢的学习中初步培养文字和图表的转换能力;②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信息技术
     谈课本插图在高中生物学复习中的运用
    张荣冠(广西武鸣高级中学)
    2009, 34(1):  30. 
    摘要 ( 82 )   PDF (941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本插图这种课程资源,对高考复习中课本插图的运用作了一些尝试。
    实验教学
     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改进和拓展
    蒋选荣,孙晶晶,万小安(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
    2009, 34(1):  33. 
    摘要 ( 89 )   PDF (89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的课题。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流程清晰,实验仪器、材料、药品等课前准备时间短,便于学生重复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组学生反复几次实验,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步骤,最终实验效果很好;有的组学生生搬硬套教材中操作步骤,没有掌握到实验操作要领,结果实验失败了;有的组学生制作的凝胶珠色泽微黄,呈圆形,大小均一;有的组制作的凝胶珠不是圆形,呈带有尾巴的蝌蚪状。作者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效的改进方法、失败原因和实验的拓展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1实验过程的注意点和改进方法1.1药品称量时的注意事项本实验需要多次称量药品,如无水CaCl2、海藻酸钠、干酵母、葡萄糖等。教师指导学生在称量药品时要在天枰两侧托盘上各放置一张称量纸,称量不同药品时要更换称量纸,防止不同药品使用同一托盘而相互混杂,影响实验效果,这一细节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1.2改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来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教材中实验方案指明称取0.7g海藻酸钠溶于10mL蒸馏水,放在石棉网上直接加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加热时用小火,或间断加热。反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融化为止。用这种方法加热,温度上升很快...
    信息技术
     “自然选择”基于视频案例的探究性教学
    何明明(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学)
    2009, 34(1):  34. 
    摘要 ( 80 )   PDF (178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设计思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生命进化的长河”中重要的一节内容,而“自然选择”是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关于“自然选择”,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对视频案例进行阅读、分析,然后采取简单告诉的方式描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在教学中,笔者对视频案例进行了创新处理,尝试将探究引入教学之中,努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探究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做知识的主人,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2视频案例内容简介与苏教版《生物》实验教科书配套的《生物教师教学用书》中附有一张教学光盘,内有“桦尺蛾”的视频案例,全长3分钟。内容简介如下:英国有一个小山村,在村外的树林里栖息着两种桦尺蛾,一种浅色,一种深色。树林里的小鸟以桦尺蛾为食。几十年后,这个小山村变成了工业城市,工厂排放的黑烟把树干渐渐染成了黑色。由于黑烟的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目标显著,容易被鸟类发现而不易生存下来;深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体色与周围环境比较一致,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这就是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占多数的原因。3“自然选择”基于视频案例的探究性教学过程3.1视频暂停,引发探究在学生对人工选择学习的基础上,教师...
    实验教学
     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装置的改进
    柯波(贵州省黔西县第二中学)
    2009, 34(1):  35. 
    摘要 ( 105 )   PDF (142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中,在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用到丙酮;进行色素分离时用层析液。丙酮和层析液有很强的挥发性,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吸入一定的挥发性物质,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实验装置的改进,降低有毒物质的挥发,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操(1作)自步制骤密:闭式色素分离器(见下图):①实验前教师用注射器预先吸取适量的层析液。②色素分离时向底座倒入适量的水。③将画好滤液线的滤纸条用夹子夹好,罩上罩子。④用注射器缓缓推入预先吸取的层析液。注意:不能让层析液触及滤液线。⑤色素分离后,及时用注射器将层析液吸回,进行观察。(操2作)简步易骤色:素分离装置(见下图):①将画好滤液线的滤纸条插入胶塞的切口处。②将3mL层析液倒入锥形瓶中,将有滤纸条的胶塞插入锥形瓶中。③色素分离后,及时将滤纸条取出,待滤纸条干燥后进行观察。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装置的改进@柯波$贵州省黔西县第二中学!551500
     植物新陈代谢实验中对照的设置
    刘茹岑,赵德强(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重庆市垫江中学)
    2009, 34(1):  36. 
    摘要 ( 76 )   PDF (443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设置实验对照。通过设置对照组,可排除实验系统引起的误差。实验中的对照组设置往往是一个难点,本文针对植物新陈代谢中的相关实验,谈谈如何设置实验对照。1研究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例1下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仪器。在密闭的小室内,放有一新鲜叶片和CO2缓冲液,缓冲液用以调节小室内CO2浓度使其保持在0.03%,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刻度毛细管内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为了防止光照引起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必须要有对照,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那么对照组小室内应放置()A.同样大小新鲜叶片和水B.同样大小死叶片和缓冲溶液C.同样大小纸片和水D.同样大小死叶片和水解析密闭小室内的新鲜叶片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吸收CO2,释放O2;在无光条件下则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由于小室内有CO2缓冲液,即当CO2浓度增高时,吸收CO2,当CO2浓度降低时,放出CO2,使CO2的浓度始终保持在0.03%。因此,刻度毛细管上所显示的气体体积变化实质上是O2体积的变化,与CO2无关。当光强度为0时,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O2,因此,小室内气体...
     解读实验原理
    刘文富(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
    2009, 34(1):  38. 
    摘要 ( 586 )   PDF (240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原理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科学的方法达到验证某一生物学理论或探究某一生物学问题的理论依据,它是联系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的纽带。在实验原理中,包括本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理论,依据此理论把实验目的中的不可见过程转变成可见现象的途径和方法,从中体现本实验具体的观测指标。例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实验原理为: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原理前两句是已知的生物学理论,后一句是把未见过程转变为可见过程的途径和方法。淀粉和蔗糖在酶的作用下是否水解,人的眼睛不可见。在酶和底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加入斐林试剂,如果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淀粉或蔗糖发生了水解生成了还原性的糖。因此,在解实验题时,我们既可从已知的原理中解读出许多信息;也可以从已知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分析出其实验原理。1从已知实验原理中解读信息1.1确定实验材料例如以下两个实验:例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在植物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及拓展
    潘建勋(浙江省永嘉中学)
    2009, 34(1):  39. 
    摘要 ( 124 )   PDF (200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个演示实验,即渗透现象的演示,从1991年版教材至今一直在沿用。作为演示实验应该有教师准备简单、效果明显,在演示时让全班学生能看清楚等特点。而观察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纸,在教学实验装置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为此,笔者对实验器材等作了改进。在材料上,很多教师做了一些改进,一般认为鸡蛋膜最好,但在实验中也遇到许多的不便:①要用盐酸处理,溶解鸡蛋壳,②鸡蛋膜容易破损,难以承受漏斗内的液体之重等。如果把鸡蛋的尖端(小头端)用筷子插一个洞,使里面的蛋清等内容物都流出来,在钝端(大头端)小心剥开蛋壳,留着蛋膜,然后用透明的吸管或玻璃管插在鸡蛋尖端的洞里。这个方法可操作性更加差了。在鸡蛋钝端小心剥开一些蛋壳,露出蛋膜(即半透膜),在尖端用针刺4~5个小孔,上课时把蛋的钝端(大头端)放在水里,一会儿,在尖端(小头端)被针刺的小孔冒出小水珠来,但这方法难以说明渗透作用,因为鸡蛋里的蛋清,蛋黄等都会产生强烈的吸胀作用吸水。笔者认为还是用鱼鳔最好。在实验装置上,铁架台显得笨重,漏斗要固定显得麻烦,改用信手拈来的矿泉水瓶非常方便,即用矿泉水瓶、长颈漏斗、鱼鳔,什么难题都解决了。具体做...
    考试与命题
     如何判断生物的代谢类型
    张利(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2009, 34(1):  40. 
    摘要 ( 238 )   PDF (542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代谢方式。那么,对于某种具体的生物,该如何判断它的代谢类型呢?1解题过程中判断生物代谢类型的方法1.1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来判断题干中若出现密闭、密封、真空、水体变黑变臭、伤口较深、体内组织细胞、包装、罐头、消化道等信息,可确定生物的代谢类型为厌氧型;污水处理时,搅拌或曝气池、通入无菌空气或有暴露于空气、呼吸道、体表、通风等信息可判断为需氧型;若环境中有有机物或营腐生、寄生生活等可判断为异养型;若出现变绿、无有机物、有光等一般可界定为自养型。例1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温度适宜、黑暗密封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4种生物,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仍能生活的是()A.硝化细菌B.乳酸菌C.白菜D.蘑菇解析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营养、水分和温度不是限制生物生存的外界环境条件,黑暗密封的环境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黑暗”表明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不能生存,“密封”表明此环境中氧气有限,需氧型的生物不能长期生存,所以在黑暗密封的环境中能够长期生存的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选项中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需氧型;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白菜是绿色植物,属于自养需氧型;蘑菇是异养需氧型的真菌。故正确...
     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学中应用例析
    王廷伟(山东省泗水县第一中学南校)
    2009, 34(1):  42. 
    摘要 ( 177 )   PDF (446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放射性同位素自从被发现以来,人类很快在生物学研究上将它作为标记物,为探究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因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通常把它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及变化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现结合高中生物学所学的知识,就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其知识考查简单归纳如下:1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14C、3H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原理:①用18O标记水(H218O),生成的氧气全部有放射性。②用18O标记二氧化碳(C18O2),除了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有放射性外,部分水分子也有放射性,释放的氧气全部无放射性。③用18O、14C标记二氧化碳(14C18O2),CO2固定后产生的三碳化合物有放射性(14C3),产物葡萄糖(14C6H1218O6)有放射性,产物水(H218O)有放射性。因此,若使用18O、14C、3H作为示踪原子标记原料H2O和CO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H、O的转移途径为:①H218O光反应18O2②3H2O光反应[3H]暗反应(C3H2O)+3H2O;③14C18O2CO2固定214C3CO2还原(...
    教学参考
    遗传学教学中常引用的动态突变性疾病概述
    吕品,赵娟,张岩,廖峥嵘(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9, 34(1):  45. 
    摘要 ( 216 )   PDF (70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亨廷顿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学教学中常常引用的动态突变引起的疾病,本文重点对这四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遗传分析和诊断治疗进行论述。
     生命教育中有关现场救护新概念
    顾石生(上海市朝阳中学)
    2009, 34(1):  47. 
    摘要 ( 298 )   PDF (122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危急伤病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概念是将救护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缺乏对在现场救护伤病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这种传统的概念,往往也就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病员丧失了最早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刻。”为此,了解现场救护的特点,立足于现场,依靠“第一目击者”,才能不失时机地有效救护,体现救护新概念的理念与内涵。1现场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1.1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第一人。群体学习基本的救护知识技能,让更多的人能成为第一目击者,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学校在生命教育内容中必须含有初步救护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1.2生命链有四个互相联系的序列,称为四个早期,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早期通路包括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识别,呼叫当地急救系统,急救系统立即做出反应,启动应急预案。早期心肺复苏是指伤病员呼吸、心跳骤停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抢救效果最好。具有心肺复苏技能者能立即对患者施救。因此,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普及,从理论上讲应该人人掌握,学校要有这方面的培训内容。早期心...
    考试与命题
     推介一道遗传综合分析题
    吕爱民(湖北省翔宇教育集团监利总校一中校区)
    2009, 34(1):  48. 
    摘要 ( 90 )   PDF (381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遗传内容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把学生在平时考试和练习中遇到的与遗传、变异、进化等知识有关的实验分析题和实验设计题编成一道综合分析题,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石刁柏(嫩茎谷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染色体数目为2N=20,野生型石刁柏(为纯合体)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1)该阔叶突变型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的不遗传变异,也可能是可遗传的变异。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2)若是可遗传的变异,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刁柏,可用来大量繁殖。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3)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4)若已证实阔叶为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
    科技活动
     野生棕灰口蘑组织分离培养
    宋锡全(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9, 34(1):  50. 
    摘要 ( 113 )   PDF (251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野生棕灰口蘑组织分离培养技术,经深层培养所获得的灰口蘑菌丝体具有较高的食、药用开发价值。
     美国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评价量规的应用
    戴崝,张文华,余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9, 34(1):  52. 
    摘要 ( 50 )   PDF (155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美国科学教育者重视评价量规的设计,并积极应用于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这对我国在开展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时辅以恰当的评价提供了一些启示。
    信息技术
     备课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制作
    李作为(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2009, 34(1):  54. 
    摘要 ( 56 )   PDF (117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时空感、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新课程的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生物学备课过程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选择。
    科技活动
     细菌DNA紫外线辐射损伤和DNA修复系统的实验探究活动
    贾鲁娜,潘立晶,陈铭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9, 34(1):  56. 
    摘要 ( 114 )   PDF (365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紫外线辐射对细胞的DNA系统具有损伤的作用,但是细胞自身也具有修复系统。本实验通过探究两种不同辐射敏感性细菌对辐射损伤的修复这一现象,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一种探究基因修复系统存在的实验方法。
    教学参考
     鱼鳔的重要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纪振涛(河北省沧州市第九中学)
    2009, 34(1):  58. 
    摘要 ( 388 )   PDF (34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有鳔的鱼,鳔对鱼的沉浮起重要作用,当鳔体增大时,鱼就上浮,反之当鳔体缩小时,鱼就下沉。然而,是什么原因使鳔体胀大或缩小呢?传统的说法认为:鱼必须通过增加或减少鳔内的气体来实现沉浮。按此理论,鱼鳔应附有排气管,并且鱼体内必有一个能快速产生或吸收气体的生理结构,以便在快速上浮时,立即产生气体给鳔充气;当需要下沉时,立即将鳔内的部分气体吸收或排出体外,且其反应时间应该极短,以适应灵活运动的生存需要。事实上,通过对多种淡水鱼或海洋鱼类的生理解剖研究得知,大多数鱼类属于闭鳔类,没有鳔管与外界相通;属于喉鳔类的鱼,虽有鳔管与食道相通,浮沉时并不用它来吸气或排气。而且人们还从未发现鱼体内有某种快速气体反应器官。那么,鳔对鱼的浮沉如何起作用呢?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鱼所栖息的水层深度是不同的,有的栖于浅水层,有的栖于深水层,而有的生活在水底,因而鳔的大小和鳔壁的厚薄不同(生活在水底的鱼多是无鳔的),鳔内充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鳔内气体不能在短时间内增加或减少,只有当鱼需要较长期地改变栖息层时才通过鳔内的微血管及卵圆窗来增减鳔内的气体,而这一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因此在浮沉过程中,鳔内气体质量保持不变,可看作质量一定的气...
    信息技术
     加拿大中学生物学学生评价分析
    叶本刚(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2009, 34(1):  59. 
    摘要 ( 51 )   PDF (113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多元的过程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加拿大中学生物学学生评价。
    教学参考
     外胚乳与胚乳的辨析
    李万昌,马利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2009, 34(1):  61. 
    摘要 ( 1001 )   PDF (82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胚乳(endosperm)和外胚乳(perisperm)是生物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现将两者辨析如下:1胚乳和外胚乳的定义胚乳是位于种皮和胚之间,是种子中营养物质贮藏的场所,由贮藏组织构成,供种子萌发时利用。外胚乳是少数植物种子在形成过程中,由一部分珠心细胞发育而来,为种皮与胚乳之间富含淀粉的薄壁细胞群。2胚乳与外胚乳来源与倍性不同在被子植物中,胚乳来源于受精的极核,一般为三倍体或者多倍体。而外胚乳来源为珠心细胞,一般为二倍体。3具有外胚乳的植物种类据报道,藜科的甜菜(Beta vulgaris)、茜草科的小果咖啡(Coffea arabica)和中果咖啡(Coffea canephora)、胡麻科的胡麻(Sesamum indicum)、胡椒科的胡椒(Pip-er nigrum)和齐头绒(Zippelia begoniaefolia)、葫芦科的“人猿相揖王明旭(福建省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段陈述:“现代类人猿,如同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森林古猿的一支,却由于特殊的原因,走向了演化为人类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猿不同的特征,并且创造了辉煌...
     “人猿相揖别”探究
    王明旭(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
    2009, 34(1):  61. 
    摘要 ( 14 )   PDF (11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段陈述:“现代类人猿,如同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森林古猿的一支,却由于特殊的原因,走向了演化为人类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猿不同的特征,并且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类相揖别,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这一段文字中,末了一句“人猿相揖别”怎样解释呢?该句出自哪里呢?弄懂这些问题,对于教师讲课的精彩生动性,对于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1解释人猿:人和猿;揖别:拱手作揖告别;揖:拱手行礼。人与猿是同祖。人是类人猿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由类猿人、猿人、原始人演变来的。劳动创造了人的双手,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2出处本句出自毛泽东1964年春所作的“贺新郎·读史”,发表于1978年第9期《红旗》杂志。原词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跷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翻译诗词的第一段如下:类人猿经过长期的劳动演...
     “卵黄膜”归属认识冲突及初步归属
    邱建卫(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
    2009, 34(1):  62. 
    摘要 ( 134 )   PDF (198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卵(母)细胞外周存在卵(周)膜,其中一般存在卵黄膜。对卵黄膜这一结构是否可归属为细胞(质)膜的问题,当前存在着认识上的冲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的分析比较,指出了卵黄膜归属认识类型和存在的冲突,并尝试对卵黄膜进行初步归属,以期澄清认识、解决冲突。
     草履虫应激反应及食物泡循流机理的研究
    卢湘岳(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9, 34(1):  64. 
    摘要 ( 141 )   PDF (202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草履虫的回避同逃避反应是基于前端表膜钙离子通道的作用及后端表膜钾离子通道的作用。草履虫对光、电、磁的反应是基于细胞质中液晶的特性。食物泡能循着一定的路线移动是基于细胞质中液晶的取向有序性及分子马达的作用。
     常见眼病成因浅析
    何志琴(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
    2009, 34(1):  67. 
    摘要 ( 127 )   PDF (85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视觉器官是人体感觉光波刺激的器官,由眼球及其附属器官组成。眼球是视觉器官的主要部分,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组成。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外膜又称纤维膜,前部约1/6为角膜。后部5/6为巩膜。中膜又称血管膜,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又称视网膜,分两部分,紧贴于脉络膜内面的部分称视网膜视部:贴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部分,称为视网膜盲部;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无血管,具折光作用,能使物体进入眼球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当眼球的某部分不正常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眼病作一介绍。(1)色盲人眼可分辨出多种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一般认为有三种视锥细胞,它们分别含有三种基本感光物质,以接受红、绿、蓝三种基本光波的刺激。人缺乏识别颜色的能力即色盲。其中最常见的是红色盲和绿色盲。有红色盲的人,视网膜上缺少含有红敏视色素的感红细胞,对红色光线不敏感。有绿色盲的人,视网膜上缺少含有绿敏视色素的感绿细胞,对绿色光线不敏感。这两种色盲,都不能正确分辨红色和绿色,他们所能看到的颜色,只有蓝色和黄色的区别。(2)夜盲症在强光中,视紫红质的分解加强,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减少,对光刺激的敏感性也降低...
     浅析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净光合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张德建(河南省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2009, 34(1):  68. 
    摘要 ( 882 )   PDF (343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知识是高中《生物》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是高考中的热点之一。尤其是相关知识的综合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本文从介绍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的测量指标和测定方法,提高对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方面关系的感性认识以及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浅析。1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量指标和测定方法光合速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也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呼吸速率是指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的吸收量。测定呼吸速率时必须在黑暗条件下,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定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用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测定CO2的吸收量或释放量;用氧电极测氧装置测定O2的释放量或吸收量。2理清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关系2.1图解的形式呈现图1显示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O2的吸收量或CO2的释放量代表呼吸速率。图2显示弱光照(低于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所需要的O2,一是来自光合作用;二是从外界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
     生态学知识的一些特例
    ?朱富寿,熊源新(贵州教育学院化学系;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9, 34(1):  69. 
    摘要 ( 75 )   PDF (12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生态知识产生过于绝对化的理解,为此,介绍一些生态学方面的特例。1生产力高或土壤养分高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不一定都高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与所研究的尺度相关,在区域和全球尺度内,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一种单调变化关系,即生产力增加时,多样性也增加,从高纬度到低纬度,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就是如此。但在小范围局部群落内,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关系可以是单峰曲线关系,即在生产力水平低时,多样性随生产力增加,但达到足够高的生产力时,有限资源的空间异质性降低,生境变得更为均匀,竞争程度增加导致多样性降低[1]。植物物种密度与土壤肥力有密切的关系,土壤肥力低,能够存活的物种很少,土壤肥力中等并且空间上存在差异时,物种多样性高,但土壤肥力高时,限制性养分数量减少,削弱了空间异质性,光可能成为单一的限制性因子,对光竞争力强的植物将占优势,物种多样性反而下降。2蓝藻水华爆发多为藻体空间位置改变的结果,不是生物量的突然巨变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某些水华蓝藻如微囊藻(Mi-crocystis)能够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快速生长,达到一定生物量时,多数情况是分散在水体中的藻类群体上浮聚集到水...
     关于植物激素的运输方向
    陈晨(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
    2009, 34(1):  71. 
    摘要 ( 1766 )   PDF (38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高中主要学习的是生长素,其运输方式主要是极性运输。那么,其他常见植物激素是怎样运输的呢?在高等植物中,生长素运输方式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和其他同化产物一样,通过韧皮部运输,运输速度约为1~2.4cm/h,运输方向决定于两端有机物浓度差等因素,如在叶片中合成的生长素大部分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另一种是仅局限于胚芽鞘、幼芽、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短距离单方向的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没有极性。根尖合成的赤霉素可通过木质部中导管向上运输,而顶芽、嫩叶产生的赤霉素则沿韧皮部筛管向下运输。植株上部合成的赤霉素可以上下双向运输。种子萌发时,胚内合成的赤霉素运向胚乳。细胞分裂素:一般认为,根尖是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根尖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经木质部向上运输到植物各部分。另外,萌发着的种子和发育着的果实也合成细胞分裂素,但不易运输出去。乙烯: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产生乙烯,但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乙烯释放量是不同的。成熟组织释放乙烯较少,分生组织、种子萌发、花刚凋谢和果实...
    读者之窗
     将玩具作为课堂教学教具的实例
    饶毅萍(广东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2009, 34(1):  76. 
    摘要 ( 84 )   PDF (78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在带领学生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时,曾指导学生将一些玩具作为教具融入到教学中,给课堂教学添色不少。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例,供参考。1橡皮娃娃吸烟人教版《生物学》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涉及吸烟危害健康的问题。其实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仍然有人玩火自焚。许多未成年人也跃跃欲试,正加入到这一行列。也许以下小小的实验,其演示出来的效果,胜过我们对吸烟者,以及即将成为烟民者千言万语的告诫。(1)玩具橡皮娃娃(一捏一放会发出声音)。(2)其他材料香烟、剪刀、棉花、打火机等。(3)操作放置一团棉花堵住橡皮娃娃身体底部的小孔。再在娃娃嘴巴处剪个小孔,大小可塞进一支香烟。点燃香烟,用手反复不停地捏、放橡皮娃娃的身体,模拟吸烟动作。待香烟燃完,取下堵住底部小孔的棉花,可见橡皮娃娃的体腔内还充满了烟雾,棉花上有黄油油的一块。(4)表述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述橡皮娃娃体腔内的烟雾,以及棉花上的“黄油油”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烟焦油。进一步向学生讲述,人吸烟时,香烟烟雾大部分将吸入到肺部,而黄油油的一块也将粘附在呼吸道及肺部。其中的一氧化碳能降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的能力;尼古丁,则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烟焦油...
     关于“受精阶段”教学的几点建议
    洪长根(江苏省宜兴中学)
    2009, 34(1):  77. 
    摘要 ( 101 )   PDF (113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中“哺乳动物受精阶段”的教学内容,通过一轮教学实践后,我发现,要想让学生全面深刻掌握“受精阶段”的话,除了要对放射冠、卵丘、卵黄膜、微绒毛几个知识有所复习解释外,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过程分成精子和卵细胞两条主线,容易理清思路编者对整个内容是按受精过程的时间顺序简述的,每个阶段也照顾到精子和卵细胞的两个方面变化,但由于涉及阶段较多,学生又没有太多的相关基础知识,如果是照本宣科的话,效果自然欠佳。但如果能明确受精阶段的环节,并且分别从精子和卵细胞两条主线剖析的话,效果就能明显提高,具体思路列表如下:受精阶段精子变化卵细胞变化精子穿越放射冠1·精子接触卵丘细胞,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2·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间物质3·形成放射冠通道4·精子穿越放射冠精子穿越透明带1·顶体酶溶解透明带物质2·形成透明带孔道3·精子穿越透明带1·精子触及卵黄膜2·引发透明带反应3·防止多精入卵(第一道防线)精子通过卵黄膜1·精子与卵黄膜接触2·被卵黄膜表面微绒毛抱合3·精子外膜与卵黄膜融合4·精子进入卵1·精子进入卵细胞2·卵黄膜封闭作用3·防止多精入卵(第二道防线)雌雄原核形成1·精子原有核膜破裂2·精子...
     关于生物学科学史教育的一些思考
    张磊(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9, 34(1):  78. 
    摘要 ( 101 )   PDF (124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学史教育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综观当代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教育改革实践,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科学史正在从科学教育的边缘进入科学教育的中心。但就生物学学科而言,科学史融入生物学课程的现状不是很乐观,不利于实现生物学科学史的教育目标。1关于生物学科学史教育的理论思考1.1科学史的教育功能科学的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对某一学科、某一理论之历史来源的追述与复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和这个理论。生物学科学史是生物学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生物学科学史具备一般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并且对于生物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学科学史蕴含着科学思维及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体现着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范例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生物学科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显现。1.2科学史融入生物学课程在教育领域,科学史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生物学课程中,往往是把科学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生物学教学内容上,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将科学史与生物学教学内容分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科学史在促进学生掌握...
    教学参考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趣味”记忆
    杨振(天津市南开中学)
    2009, 34(1):  79. 
    摘要 ( 70 )   PDF (79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中生物学难学,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太多。记忆是智慧的根源,但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率低,内容混淆,应用能力差。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记忆相关知识,笔者在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有趣的知识记忆方法,现列举如下:1吡罗红、甲基绿的区分新教材中增加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并用到了与两种核酸亲和力不同的染色剂吡罗红和甲基绿,学生在学习时什么染色剂染哪种核酸经常混淆。对此,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在英文中“Red”表示红的意思,正好与RNA中的第一个字母吻合,所以吡罗红染RNA,这样就不会混淆了。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学习了组成DNA分子的四种碱基(A、T、G、C)之后,哪两个碱基互补配对学生经常混淆,可采用形象记忆法,G(鸟嘌呤)和C(胞嘧啶)都呈弧形,所以G与C互补配对,这样学生就能马上记住,而且不会混淆了。3六种微量元素可以将六种微量元素概括成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铁臂阿童木”,总结成:新铁臂阿童木,猛!对应的元素分别是:Zn、Fe、B(阿)Cu、Mo、Mn。这样学生再记忆起来既不会感到枯燥,又能准确无误地记住。4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核膜的辨别这三种细胞结构都是双层膜结构,但膜结构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