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4-08
  

  • 全选
    |
    生物科学综述
  • 甘金莲,樊有赋,陈晔,詹寿发(江西省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皮素是一类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肽,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收缩物质。人体内有三种内皮素基因,分别编码三种内皮素异构肽。多种因素能影响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内皮素及其受体在体内广泛分布,内皮素通过其受体对神经、内分泌、心脏、肾脏、胃肠道、呼吸道和细胞分裂增殖等产生广泛的影响,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 周琳,刘晓萌,陈龙(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是一类内生的、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RNA。研究表明,miRNA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个体发育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miRNA的产生、生物学特性、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 郭晓强,高英杰(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当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HIV的两位法国科学家巴尔-西诺西和蒙塔格尼尔及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本文对HIV发现的过程、重要意义及知识产权争议作一简要叙述。
  • 现代教育论坛
  • 宋玉珍(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生物学教师应不断探索生命教育的途径,积极地投身于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光彩。
  • 生物科学综述
  • 王宝增(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开花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但成花素的化学本质一直是一个迷。本文介绍了植物成花物质研究的最新进展。
  • 教育教学研究
  • 韩益钧(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课程下的启发式教学是学生思维升华的"脚手架",是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媒介。本文总结了作者借助于"磨课"过程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 傅朝晖(湖南省衡阳市铁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讲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做好课前准备、认真讲评及课后完善三方面就如何上好生物学试卷讲评课进行了探讨。
  • 徐敏(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生物分类的阶元"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利用"盒中盒"形式以及以新事例阐述传统知识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 王庆东(山东省单县北城第一初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有了问题,若问题层次太低、难度不当,也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像“保存食品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只要翻阅教科书,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回答这类问题并不需要学生认真思考。这类问题对学生思维刺激的强度约等于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优化问题设计。1重过程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思考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教师将教学的内容还原成知识发现的过程,并将知识发现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乐于接受、能够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到知识发现的过程中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食物保存”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下面的问题:夏天肉汤或其他食品放久了就会腐败,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肉汤或其他食品腐败的原因②你设计的实验有说服力吗怎样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③能否根据食物腐败的原因,设计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案很显然上面三个问题强调的是知识发现的过程,属于重过程的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必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必须分析自己设计的实验,发现不合理的因素,纠正错误,设计正确的方案,并通过对该实验分析和判断总结出类似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类似实验设计的...
  • 严黎炜(上海市复旦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初中学生生命科学课程及接受生命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衔接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相关认识。
  • 孙家林(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看"复习法是纵看过程,横看对比,俯看联系,逆看典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审视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和本质的感悟,较好地实现生物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 李能国(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染色体变异的专题复习涉及的概念多,知识前后联系多。本文从概念复习教学、解题规律、知识网络建构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 刘海华(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3中对“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做了较大篇幅的阐述,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卷Ⅰ中第一道选择题对该知识点进行了直接考查:(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卷Ⅰ):图1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电流的流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图1答题情况:满分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选A选B选C选D6分4.162.770.690.430.050.160.690.09该题属于容易题,正确选项是C,但据统计显示错选B项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微观过程,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建立成直观模型。仅仅知道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一个双向传导过程,但对其中的电荷移动以及电流流动方向知之甚少。本设计能使学生直观地模拟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过程。1设计原理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一个双向传导过程,即刺激神经元的某个部位,在神经元的任何部位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如图2(已知ac=bc):刺激c点左侧任一点,微电位计指针偏转2次;刺激c点右侧任一点,微电位计指针偏转2次;刺激c点,微电位计指针不偏转。进一步研究表明:刺激以cd为直径的...
  • 课堂教学
  • 李慧敏(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站在科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同时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王立军(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设疑引入、教师讲解、展示图片、播放影片、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引入激励机制和才能展示等方式,完成"嫁接"一节课外实践课的教学。
  • 许明(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一课的自主探究教学。通过开设"探究实验超市",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实现探究实验的自主性。
  • 信息技术
  • 李强(安徽省灵璧职业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owerPoint中的触发器、超级链接、自定义动画的效果设置可以做出交互性很强的动画和课件。
  • 教育教学研究
  • 金文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在高三生物学复习中,在构建知识网络、探究疑难问题、完善实验设计、获取和处理信息及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合作学习的尝试。
  • 信息技术
  • 吴春荣,谢桂喜(江苏省镇江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学中经常使用的Word程序和PowerPoint程序,都属于Office办公软件,Office软件同时也含有绘图程序,即“绘图工具”。许多人习惯上将Office绘图工具称为“Word绘图工具”,所绘的图片称为“Word图片”。1Word绘图工具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1.1试卷、习题编辑的需要综观生物高考试卷、各地模拟卷,图表题占有一定的份额。教师从网上下载的试卷,许多图片是扫描版的,图片的清晰度不够理想,编辑性差。利用Word绘图工具,能绘制出编辑性、可读性很强的Word图例。1.2课件制作的需要在PowerPoint课件制作中,需要一定的实物图片,但是网上下载的示意图或模式图和教学资源库中提供的往往是扫描图片,不一定能加以直接使用。因此,需要利用Word绘图工具绘制出较满意的示意图或模式图。2Word绘图工具的应用2.1绘制对称图形以2008年上海高考生物卷40B题的图例进行说明。2.1.1用直线工具绘制一个绘图方格并进行组合,作为绘图的辅助线。2.1.2用椭圆工具在方格中画一椭圆,设置为无填充色,调整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使长轴的两端点位于方格的交点上(如图1中的椭圆)。2.1.3用基本形状中的弧形工具,...
  • 教育教学研究
  • 谭云(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植物组织培养"拓展型实验中,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锻炼思维,发展综合能力
  • 实验教学
  • 刘成权(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整节教学需求出发,重新设计了"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并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了缓冲机理,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任守运(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是高中阶段生态学部分教学中唯一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实验。该实验主要根据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这一实验原理,让学生现场制备二氧化硫;然后将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如黄瓜)幼苗分别放在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内,并且通过在玻璃罩内生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影响。该实验是通过二氧化硫对幼叶或芽影响反映出对植物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用新鲜花朵代替幼苗,将新鲜花朵置于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环境中,通过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直观反映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在实验教学中收到较佳的实验效果。1实验原理硫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现场置备二氧化硫。将同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刚采摘的花朵分别放在同样大小的集气瓶内,并且在集气瓶内生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就可以观察二氧化硫对花朵颜色的影响。2实验材料新鲜的花3朵(建议用红花酢浆草,别名三叶草),硫粉、30%NaOH溶液、250mL的集气瓶3个、天平1台、打孔器、集气瓶用的橡胶瓶塞、燃烧匙3个、脱脂棉少许、滴管或注射器等。3实验方法3.1橡胶瓶塞上附件的制作及实验装置组装先用打孔器在橡胶瓶塞中央打出与燃烧匙铁柄直径同样的圆孔,再用打...
  • 黄建书(上海市七宝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脊蛙反射实验,较系统列出实验方案的基本要素与表述的规范要求;提示在引导学生分析并重构实验方法中训练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反证法等数学方法;概述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主要策略,包括准确把握学习要求、基于教材突出问题驱动学习、提供拓展性学习的空间和资源条件等。
  • 张永兵(江苏省灌云县教育局教研室)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在平时的教研工作中,经常有教师询问生物学实验中各种颜色反应的原理,本文总结归纳了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各种颜色反应及其原理,供教师教学时参考。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1.1试剂及配制斐林试剂A液:40gCuSO4.5H2O溶解于蒸馏水定容至100mL。斐林试剂B液:20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5H2O)与150g NaOH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0mL。A、B两液分别贮存,使用前可等体积混合。1.2显色原理多数单糖含有游离羰基,因此具有还原性。某些弱氧化剂(如硫酸酮的碱性溶液)与单糖作用时,单糖的羰基被氧化,两价铜离子被还原为氧化亚铜(呈现砖红色沉淀),其化学反应表达式如下:1.3注意事项此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使用弱氧化剂进行反应,生成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目的酸。另外,教材中使用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A液和B液需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果在B液中加入酒石酸钾钠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氧化铜络合物,增强其稳定。2DNA与二苯胺2.1试剂及配制将1g二苯胺溶于98mL冰醋酸中,再加入2mL浓硫酸(密度为1.84),临时配制使用,用前可加几滴乙醛。2.2显色原理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其在酸性情况...
  • 吴如俊,李华红(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是生物学高考的能力要求之一,考题中常出现同时探究甲、乙两种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题目,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是:(1)设计对照组:在甲、乙两种变量都存在而且适宜的条件下或甲、乙两种变量都不存在条件下进行实验一。(2)设计两个实验组:在单一对照的原则下,仅改变甲变量,进行实验二;仅改变乙变量,进行实验三。(3)预测实验现象并进行结果分析:可以根据实验一、二、三的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如果实验一、二、三的现象相同,说明甲、乙两种变量对实验结果均没有影响;②如果实验二、三的现象相同,与实验一的现象不同,说明甲、乙两种变量对实验结果均有影响;③如果实验一、二的现象相同,与实验三的现象不同,说明只有乙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④如果实验一、三的现象相同,与实验二的现象不同,说明只有甲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例题:(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32题)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有同学认为是氧气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也有同学认为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请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供选的实验试剂...
  • 吕爱民(湖北省监利翔宇教育集团监利总校一中校区)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当生物发生性状改变时,有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也有可能是由环境影响的,还有可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1探究生物某一性状是由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决定在探究生物某一性状是由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决定的实验设计时,结合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需设计两组对照实验:一组基因型相同而环境不同,另一组环境相同而基因型不同。例1蒲公英,菊科,两性花,异花传粉,结瘦果,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直根扦插繁殖。叶形有全缘型,也有缺刻型,生长于背风向阳处的植株叶形为全缘型,而生长于向风荫蔽处的植株叶形为缺刻型。为探究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某生物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1)分别选取缺刻叶型和全缘叶型植株上所结的若干粒种子,分别埋于沃土中催芽;(2)发芽后分别移栽于花盆中,于背风向阳处培养;(3)一段时间后观察蒲公英的叶型。请判断上述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并说明原因;写出你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答案:不能。蒲公英异花传粉,其种子基因型无法确定,应该分别选取缺刻叶型和全缘叶型的直根若干进行扦插繁殖,便于实验变...
  • 考试与命题
  • 郭晓虎(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材对“能量传递效率”的描述为:“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部分学生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这句简洁明了而内涵丰富的语言,导致分析问题不透彻、计算试题不正确。本文从十个方面深刻剖析“能量传递效率”的本质。1“能量传递效率”中的“能量”指的是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是摄入量例1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A.(a-b)×20%B.(c+d)×20%C.(a-c)×20%D.(b+d)×20%解析:因为粪便是初级消费者未能消化吸收的部分,所以初级消费者的实际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同化量为(a-b)。另外,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随着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由于大多数正常成年个体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平衡的,所以初级消费者的实际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长、发育和繁殖量,即同化量=(a-b)=(c+d)。按能量的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应为(a-b)×20%或(c+d)×20%。正确答案为A或B。2“能...
  • 陈道广,宋扬(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学;江苏省洪泽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开放性试题的概念、特征、类型及解答策略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 钟贵文,甘泉(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的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突出体现了“综合性”特点,有章节内前后知识的综合,有同一册课本不同章节内容的综合,还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内容的综合。综合性试题往往测试多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设问,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学生对综合性题目的解题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训练的办法。1分步解题,化繁为简综合性试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初看起来显得复杂,甚至有无从着手的感觉,但是,若将题目信息分拆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对题目设问化繁为简,分步进行解决,将解决的单一问题前后串联起来,题目设问也就解决了。例1在“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每增加1kg有机物体重,问草至少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多少kg(设草吸收的水分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A.75B.125C.7500D.12500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植物的水分代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生物学中的计算等问题,题目的文字描述简单,但内容涉及面广,要正确解答,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符合逻辑的方法步骤。解题步骤如下:(1)求解所需草中有机物的量:设鹰增加1kg有机物体重,至少要草中的有机物ⅹkg,则X×20%×20%×20%=1,得X=125(2)计...
  • 科技活动
  • 罗益群(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家庭中有许多可供学生实验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等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设计低成本实验,提高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出率。基于上述理念,笔者与学生一起将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与酶相关的实验进行了一些家庭化操作设计。1酶的高效性实验1.1材料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卫生香。1.2仪器药品和材料的替代和获取新鲜的肝脏作为一种食物且用量不大,容易得到;过氧化氢可用一般杀菌消毒用的3%的过氧化氢,在药店、医院及日化商店也容易找到;FeCl3溶液可用铁锈替代;卫生香用串糖葫芦的竹签或小木条替代,水浴法加热可用家庭中常备的开水。量筒、滴管可用一次性注射器代用。试管可用一次注射器拔出活塞,将打点滴用的盖输液管上配药口的小橡皮帽塞紧注射器的下口(或用加热等其他方法堵塞下口)来替代,也可用装过保健品或液体药品的薄玻璃瓶来替代;烧杯用一次性水杯替代;试管架可用重心较低的容器,如瓷质水杯代替;温度计可用家庭现有的,或从农资部门或医药部门购买;称量工具可用家...
  • 钟诚(广东省佛山市勒流(新球)初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鸟类是我们周围环境的一个健康指针,观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情感,校园内观鸟是每天都可以实现的,如果能建造一个鸟类观察中心,观鸟这项活动将可以进行得更加顺利。以下谈谈鸟类观察中心的建造。1鸟类观察中心的选址可利用独立的一间教室作为鸟类观察中心。条件有限的学校可在教室的一角建立鸟类观察中心,观察中心要能眺望到树木繁多、面积开阔的场地,如操场、生物园或运动场等。2鸟类观察中心的外部设施2.1外围植被校园环境越是具备多样性,就越能吸引各种鸟类。观察中心周围的乔木、灌木和树篱将为不同的鸟提供适宜栖息的场所。在观察中心周围可种植桑科细叶榕、高山榕、桃金娘科蒲桃等,大叶榕、高山榕的果实是大山雀、麻雀的美食;蒲桃是红嘴蓝鹊的最爱;蔷薇科茅莓的红色果实为乌鸫、柳莺和其他鸟所取食。紫草科基及树、马鞭草科假连翘为筑巢中的鹪鹩和柳莺提供有用的灌木丛。另外,可在观察中心外墙种植攀援植物。葡萄科爬山虎等攀缘植物通过吸盘状卷须攀附于墙壁,为鸟类觅食和筑巢创设了条件。在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的花粉吸引着昆虫,而这些昆虫和植物的果实也吸引着不同的鸟。外部植被可以吸引鸟儿往观察中心聚集。2.2外围人造喂食设施可在接近观察中心窗户的地...
  • 学生创新与实践活动
  • 唐嘉琪,江孝恩,胡东杰,许璇宇,姚正辉,陈冰锋(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肥料对黄瓜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麸能提高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 教学参考
  • 冯雅辉,裴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81中学;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光生物以及它们的发光原理和作用,另外还涉及到了发光生物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 徐以润,赵明东,郑静(江苏省灌南县高级中学;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神舟一号飞船1.1发射和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返回。1.2试验内容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搭载的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2神舟二号飞船2.1发射和返回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返回。2.2试验内容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
  • 尹静,陈燕,徐墨涵(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宏观到微观例举了生命活动中的各种平衡及其调节机制,并联系生活实际指出,维持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方能获得高质量的人生。
  • 蒋雪,杨宏莉,王燕,张伟伟,陈奇洁(河北大学医学部生物教研室)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遗传学教学中,介绍了几种有关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X连锁显性遗传(XD)、X连锁隐性遗传(XR)和Y连锁遗传等。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根据显性基因作用程度不同,又分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不规则显性、延迟显性、从性显性等六种类型。尤其在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不规则显性中,涉及到外显率与表现度、不完全显性与不完全外显、不完全显性与表现度不一致等几对易混淆的概念,以下针对这几对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1外显率与表现度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中,完全显性是指显性纯合体(AA)表现型与杂合体(Aa)表现型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致病基因A出现频率很低(0.1%~1%),显性纯合体患者极少,患者多是杂合体,基因型为Aa。典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患者双亲之一是患者,患病的亲代个体常常是杂合子。②患者同胞中,约有1/2几率患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③患者后代有1/2几率患病,连续传递。④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患病。而在一些家系中,一定基因型(如Aa)的前提条件下,出现有的人患病,有的人正常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完全外显造成的...
  • 王国顺(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胚胎工程”是高中《生物》新增加的选修内容,其基本原理是“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现对教材内容作如下补充与解析。1卵泡细胞、卵丘细胞和放射冠细胞是什么关系卵巢中有大量的卵泡,原始的卵泡中央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周围为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卵泡细胞对卵母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的作用。原始卵泡发育成初级卵泡,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渐变成立方形或柱状,随之细胞增殖成5~6层,在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形成透明带。由初级卵泡发育成次级卵泡,卵泡细胞增殖至6~12层,细胞之间出现一些含液体的腔隙,并逐渐合成一个半月形的腔,称为卵泡腔,腔内充满卵泡液。随着卵泡腔的扩大,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卵泡细胞被推到一侧,突入卵泡腔中,形成卵丘,构成卵丘的这些卵泡细胞就称为卵丘细胞,紧贴透明带的一层柱状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这些细胞就叫放射冠细胞。由此可见,卵丘细胞和放射冠细胞属于卵泡细胞。2透明带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透明带是在卵巢初级卵泡的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主要由卵母细胞的分泌物形成的。透明带主要由三种糖蛋白组成,分别称为ZP1、ZP2和ZP3,其中ZP3能识别同物种精子并与之结合,继而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
  • 黄祥辉(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初以来,我国中学实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初中开设替代性《科学》课程,即推行综合理科,教育部颁布了《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然后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等编辑出版了4套初中《科学》教材,并在全国试用。其实,我国初中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推行综合理科了。据1923年《教育杂志》报道,教育部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拟定了初级中学必修科目(见表1)[1]。表1初级中学必修科目从表1可见,当时已规定以“自然科”课程代替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矿物等课程,认为“我们平日所习见的自然现象,不是单用某某一种自然科学所能完全说明,必须把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矿物各种基本原理联合起来,才能把一件寻常的事物解释得清楚”[1]。也就是说,当时的民国政府开始在初中推行综合理科。与此同时,教育部设立教材编审会,并规定教本由各省自编[2]。1923年3月,《申报》上已见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新学制初级中学《自然科学教科书》的广告[3],广告称“新学制初级中学的最大特色在教科上采用混合制”。同年4月26日,《申报》上又刊登教育部审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初中《自然科学教科书》教材(杜亚泉等编)第一册的广...
  • 读者之窗
  • 王明明(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高中《生物》教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材上只有观察渗透作用传统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水分的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感性认识,拟引导学生再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体积大小一样的萝卜块,分别放在装有等量的清水和30%蔗糖溶液的两个烧杯中;第二个实验是教材上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第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自行增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这节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要做实验,这节课安排在实验室上。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实验器材非常兴奋。问学生:夏天,家里经常拌凉菜。菜上面撒了盐以后,会有什么现象“会变软,盘子里有水出来”,学生七嘴八舌。“为什么是这样盘子里的水从哪里来”教师的质疑让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是呀,甚至连小孩子都知道的现象,学生疑惑了,并且有了探究的欲望。“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吗”学生开始讨论,有人小声嘟囔道:“应该是从菜里出来的;不对,应该是盘子里的;……”。开始有点意思了,教师及时鼓励道:“你们讲的到底对不对,每个实验桌上都有仪器和材料,你们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来探究呢”看着桌上的器具和材料,学生又开始讨论了……“有清水,有蔗糖溶液,我...
  • 教学参考
  • 李雪梅,李桂林(江苏省金湖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生物学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有关作物种植方式的问题,但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故笔者就间作、轮作和套作这几种种植方式作一简单的介绍。1间作间作就是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作物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间作的作物一般株型高度不一,间行种植后可充分利用光能,保证良好的通风,从而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CO2,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除此之外,间作还可以充分发挥边际效应,达到增产目的。有些作物间作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如玉米和大豆间作,它们的根系深浅分布不同,可充分利用不同地层的水和矿质元素,另外,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共生能够固氮,根瘤菌破溃后,可提高土壤中的N素含量,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有利于玉米的生长。据统计,玉米和大豆间作,比大豆单作产出要高很多,和玉米单作相比产出是后者的近两倍。2轮作轮作就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按预定的种植计划,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轮作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每种作物都有一些专门为害的病虫杂草,连作(在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一种作物)可使这些病虫草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式地感染为害,如黄瓜的霜霉病、根腐病、跗线螨;番茄病毒病、晚疫病、辣椒的...
  • 肖安庆(江西省龙南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物具有保护和哺育后代的本能,当小鸡崽遇到危险时,母鸡会把小鸡拢在自己的翅膀下;再凶残的动物似乎也不会去伤害自己的幼体,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母牛常用舌头轻轻地亲舐小牛犊,从而有了“舐犊情深”的说法;小羊羔总是前腿弯曲,半跪在地上,伸头在母羊腹下寻找乳头吃奶,故有“跪乳之恩”的典故。尽管这些感人情景的表面,覆盖着“拟人化”的面纱,但生物界的许多现象总是充满着种种矛盾,动物界中却也存在着动物杀婴、食仔等特殊现象。行为学家把动物杀害自己亲生后代或同种幼仔的现象称为杀婴现象。那么,动物杀婴行为为哪般是哪些不良因素导致了动物这种不寻常行为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其原因。1恶劣的环境导致动物杀婴动物杀婴经常是因为恶劣环境导致的。例如,近些年来,野外工作者发现某些野生动物,如野猪、红狐、鹳、某些鸣禽等,在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如食物极为贫乏、缺水、受惊扰,或幼仔有病、发育不良等情况下,会杀死幼仔,有时甚至杀死健康的幼仔。在某些情况下,雌兽仅仅把最后出生的幼兽或幼仔杀死,而其他的幼仔则得以生存。这是自然选择赋予动物的生存本能,也就是说,这种本能有利于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因而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某些家养动物,如兔、猫等,在雌...
  • 谢明柏(江西省南康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个巨大的、随机交配的自然种群中,如果没有突变、自然选择、迁移等因素干扰时,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这一事实是由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在1908年分别提出的,称为“哈迪-温伯格定律”。但实际上,自然界中难以满足哈迪-温伯格定律的条件,因此种群中等位基因的频率总是在不断改变的。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自然种群中,若只考虑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假如每代中的隐性个体都被淘汰了,如何求某一子代中隐性基因的频率呢设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自然种群(作亲代)中,一对等位基因A、a的频率分别为p0和q0,则该种群三种基因型AA、Aa、aa的频率分别是p02、2p0q0和q02,只要这三种基因型各个体的繁殖能力相同,由这个种群产生的每一子代中基因A、a的频率和三种基因型频率将与亲代完全一样。现假设基因型aa的个体在每代中将失去交配能力,它携带的隐性基因就不能传给子代而被自然选择淘汰,因而每一子代中基因A和a的频率必然会发生改变,且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隐性基因频率将越来越小。亲代中隐性个体被淘汰后,等位基因A、a的频率在有交配能力个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用p1、q1表示,则q1只有从杂合...
  • 张仲林(甘肃省渭源县第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高浓度”与“低浓度”的分界线图1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学生在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时,疑问最大的是如何判断“低浓度”与“高浓度”的分界线,是在“b”点还是在“c”点事实上,某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特定器官的效应如何,关键要看在该生长素浓度下该器官对应的生长曲线是在O位以下还是在O位以上,O位以上表现为促进作用,O位以下表现为抑制作用。图1从图1所示曲线可以看出,b点为促进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曲线abc段对植物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为适宜浓度。曲线ab段,随生长素浓度的提高,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适宜浓度范围内的低浓度。曲线bc段,随生长素浓度的提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适宜浓度范围内的较高浓度。c点时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无影响,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曲线cd段,随生长素浓度的提高,完全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可见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浓度”。曲线bc段随生长素浓度的提高促进作用明显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生长素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超过最适浓度后,由适宜...
  • 学生创新与实践活动
  • 张叶,沈宇(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与比较了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株高、根长及其叶绿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离子胁迫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及叶绿素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浓度成负相关。
  • 其他
  • 马炜梁(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