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08
  

  • 全选
    |
    生物科学综述
  • 肖义军 陈莉莉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及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阿尔茨海默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预防有助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病理机制、早期症状及预防措施。
  • 吴 苹 陈 芳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鱼腥草含有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酸及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效。本文对鱼腥草有效活性成分在体内、外模型中的抗炎和抗氧化研究进行了概述,为炎症、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未来治疗方向提供基本资料。
  • 现代教育论坛
  • 吴举宏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呈现一种线性而不是螺旋式递进关系。对不再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生,如何全面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高中生物学必须强调必修课程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基础性和全面性,不要让没有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在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缺憾。笔者提出必修“全素”教学理念,其主旨在于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全要素的教学,确保没有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此,必修“全素”教学倡导重构必修课程的教学架构,挖掘必修课程的课程资源,创新必修课程的学习活动。
  • 国外教育动态
  • 徐益苗 陈 凯 赵晓燕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学入门》(Biology The Easy Way)为研究对象,对教材内容的设置、栏目组织和编写特点进行的分析发现: 该书的编写更多地立足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重视通过跨学科概念的桥梁作用来建构大概念教学,以及关注学生的生涯教育。
  • 课程标准与教材
  • 吴成军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和设计思想,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稳态与调节》模块围绕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来选择内容和设计活动,具有鲜明的模块特色。本文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本模块育人价值的思路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 教育教学研究
  • 崔敏霞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酒精与人体共舞的24小时”案例的分析,探讨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生物学主题式教学。这种方式的探究围绕一定的主题横向编选教学材料,在真实情境及实际问题解决中构建生物学大概念,促进生物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是一种有机整合思维方式主导下的教学形态。
  • 金交通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细胞分化”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情境、刨根问底、自我反思等追问式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 李晓玲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的整体教学为例,探讨如何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误区,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李幽兰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侵染细胞及其毒理过程,讨论有可能的药物研发方向,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提升学科素养。
  • 张纪明 王丽娜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载体,依据“深度学习发生与否的特征”为最终归宿,采用“情境式支架的导入、探究式支架的铺展、逻辑化支架的递进、逆向化支架的评价”等4种生物学支架式教学,充分发展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教具
  • 田 海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常会使用教具,通过对实物教具、模型教具、制作教具及想象教具等不同教具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加深对概念的建构,提高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
  • 教育教学研究
  • 陈秋香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类比推理作为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在目前的生物学教学中引起了教师的关注。本文充分挖掘了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渗透的类比推理案例,并指出中学生物学教师注重培养初中生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做好初高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衔接。
  • 教具
  • 郑 晶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文具长尾夹、扭扭棒为主要材料,分别制作了DNA双螺旋模型、DNA复制模型、DNA转录模型和翻译模型。此系列模型突出了立体及动态,是教材平面静态示意图的有力补充。
  • 课堂教学
  • 李先华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探究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围绕一系列“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活动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主动生成呼吸作用的概念,在活动探究中发展核心素养。
  • 实验教学
  • 汪婷婷 戴 赟 黄建书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在实验装置创新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流程展开。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实验总结与拓展,以此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课堂教学
  • 冯小勇 陈廷华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一节教学中,通过问题串驱动教学进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资料分析、预设问题的讨论、模型建构与修正中训练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常态课堂教学中。
  • 张 垲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对“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这一课堂的实验进行了优化,改善了教材实验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实验,使本节课内容兼具直观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
  • 吴呈香 林运来,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细菌”一节的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微课“细菌的发现和来源”,从中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深入理解科学本质;通过问题串的引领及细菌结构模型的建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 信息技术
  • 宋泉颖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4款适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外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网络教育游戏平台,让学生在“玩”中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促进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考试与命题
  • 赵晶晶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节目内容“飞蝗成灾的秘密”为情境素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编制试题,试题测试效果良好。
  • 实验教学
  • 叶治平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对广州市多所初中学校的176位生物学教师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依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析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了解影响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对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设想。
  • 张健慧 李艳梅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考试与命题
  • 黄徐丰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8年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生物学考试为例,分析新考纲指导下GCSE生物学考试的变化及试题特点,以期为我国生物学教学和考试提供参考。
  • 郭学恒 李东海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19年高考生物学部分试题测试数据进行图形分析,直观呈现不同层级水平受试者的表现情况,并显示了解难度和区分度的敏感区间;结合考查内容与目标,提示教学应注重基础和深化概念理解、加强实验探究和改善科学表达水平、规避套路定势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 陈腊琴 石 磊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生物学试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评价导向,突出了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体现了学科特色,聚焦于学科关键能力检测。本文重点解析了部分有特色的试题。
  • 教学参考
  • 杜晓霞 边艳青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6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核分枝杆菌为专性需氧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通常会引发肺结核。它能通过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抗感染活性、抑制吞噬体和溶酶体融合或破坏吞噬体、诱导宿主细胞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调控自噬过程等免疫逃逸机制,逃逸宿主的免疫防御。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逃逸以及其对自噬的调控关系,可以更好地防治肺结核。本文概述结核分枝杆菌的特性及其免疫逃逸机制。
  • 科技活动
  • 袁美玲 李 岩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琼脂文化”是指以培养皿做“画布”,无菌棉签、牙签等为“画笔”,微生物做“颜料”,将书法、绘画与基础微生物实验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本文介绍以“微生物画”为主题的“琼脂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期为“琼脂文化”的传播提供借鉴。
  • 教学参考
  • 洪 凌 吴文珊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薜荔榕小蜂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发育过程,榕小蜂的成虫寿命仅为数小时至数天,但其幼期(包括幼虫期和蛹期)往往长达数月,严格局限于由榕树瘿花子房形成的虫瘿中。研究结果可为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展示奇妙、和谐的景象。
  • 姚亭秀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生态学实验研究的具体案例,简述生态学实验遵循“可重复性原则”的方式,以此对生态学实验是否可重复进行释疑。
  • 张生超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一道高考题目解析入手,阐明人体失水三种方式的病因和症状,并对与水分代谢平衡有关的高考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对人体失水的认知和理解,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 杨洪斌 廖兴建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顶端优势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概述了三种顶端优势理论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 杨得俊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细胞呼吸原理,对有机物氧化分解的物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从原子水平定量阐述了有机物的原子含量与有机物的能量多少、呼吸商大小等的关系。
  • 生物学史
  • 何苑莹 李德红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人名命名的生物学专业术语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可以作为良好的教学素材。本文归纳总结了教材中这类术语的由来,并探讨了如何搜集、挖掘其中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史及科学家资料,并将其应用于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这类生物学专业术语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情感教育的融入及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