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2-08
  

  • 全选
    |
    生物科学综述
  • 何风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农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为相关的教学和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 张巧仙(山西省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生物技术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同时提出了种质保存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
  • 朱道立(江苏省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骼肌的成体肌细胞数量基本保持恒定,骨骼肌的再生主要依赖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化与增殖。骨骼肌卫星细胞是能够被激活、进而分化为肌细胞的一类成肌细胞。本文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发生、体外培养与分化以及增殖的调控进行综述,并对激活肌卫星细胞在组织工程和创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 谢德平,廖宇静(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过去20多年中,经过不断改良以及与其他研究手段相结合,如今已发展为有数十种之多研究方法的一套技术手段。本文对较常用的几种PCR技术手段的原理、优点、缺点和应用等作了概述。
  • 教育教学研究
  • 沃玉峰,胡兴昌(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比较近20年来使用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探讨了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改革对学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的影响,以及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未来趋势。
  • 陈廷华(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必须对整个高三阶段的复习计划进行科学设计,构建"实"与"活"相结合的整体复习体系。
  • 在高三生物学复习中应用板图教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知识网络图、概念比较图、要点突破图等七个方面总结了在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板图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 冯永云(四川省南部县大坪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学教学内容既包括显性知识,又包括隐性知识。对显性知识的学习要植根于潜在的隐性知识中。一般情况是先经历一个从显性到隐性的过程,再经历一个从隐性到显性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各自不同的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为达成这一目标,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 吴小峰(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本文拟从精心预设、平等对话和及时调整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 黄英颖(浙江省鄞州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本文对如何进行利用常见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总结如下。1活用“和谐动态资源”“和谐动态资源”即顺应课堂教学进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这些“和谐动态资源”的生成,往往是课堂上的亮点。我在高二复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课时,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提问,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间、学生间随时可以提问,课堂气氛活跃而又轻松。其中有学生提出:“在做向光性实验时,若在纸盒的上方开一个小孔,在侧边也开一个小孔,胚芽鞘将往哪个方向生长?”这是一个教材及参考书上没有的问题,这不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说:“你提的问题很好,据我所知,没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现成的答案,怎么办?”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没有一个说法得到认可。学生决定自己动手做实验。看着学生如此高涨的热情和如此强烈的求知欲,我顺势要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分配好实验任务,让学生几天后在课堂上呈现结果。几天后,学生展示了他们的探索过程,看到了实验结果:玉米胚芽鞘既不直立生长,也不弯向...
  • 张斌(四川省南溪县第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对刚进入高三的学生如何利用生物学教材,培养学科内知识综合的几种途径:先从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和高考试卷的试题状况分析,引导学生意识到必要性,然后对高三新课教学、一轮复习、二轮复习、试题讲解或者答疑解惑中培养学生学科内的知识综合进行了说明。
  • 戴芳,李维(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现状,对教材中的图表进行恰当的处理与优化,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怀着探索求知之心走近教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 崔凤娥,崔朋宾(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河南省宜阳县高村镇平原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改革为生物学教学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这必然要求生物学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然而,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迫在眉睫:在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怎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感悟,谈谈点滴体会。1着眼课改,树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目标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得与失。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堂教学存在着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有些教师不知道教学要围绕一定的目标,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活跃”而补充一些与教学目标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课堂看似活跃,实则假像丛生,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具体地说,教师上课先要明确教什么的问题。课上教的内容,有“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实验”等等。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师要有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及每一节课的目标。必要时还需制定课时目标,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只有实现了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和学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准确、明了。全面指的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准确性体现在不仅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应...
  • 李素梅(甘肃省天祝县新华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人总结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崇尚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淳朴情感以及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实践和体会。
  • 课堂教学
  • 李丽娟(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校园、小区绿化设计方案展示和讨论"一节的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描述校园、小区的绿化设计方案;根据绿化设计植物选择评价表,学会合理评价绿化设计方案并提高绿化意识。
  • 教育教学研究
  • 张立生(山东省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后,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思维对话、进一步提升其探究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的“诱思-探究”教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以“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课为例,将这一教学过程总结如下。1创设诱思情境,激发探究热情以多媒体大屏幕显示110米栏世界纪录创造者刘翔正在跨栏的照片时,学生立刻眼前一亮,现场气氛迅速高涨。问题也乘机推出:刘翔惊人的奔跑速度需要能量的支持,那他的能量来自哪里呢?(食物)食物中含有能量,这只是推测出来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测定呢?探究内容于是水到渠成地展现“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大家感兴趣的点入手,一环扣一环,行云流水般过渡到正题,自然而生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意愿。2区别问题内涵,自主选择方向教材提出三个问题供参考,它们各自具有针对性,立意非常严谨,抓住这些问题的内涵之别是解决探究方向的重要保证。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后,大家终于明确:问题一只要验证食物中有能量即可,属定性类型;问题二既要证明花生仁中有能量,又要知道有多少,属定量类型;问题三不但应知晓花生仁和核桃仁含多少能量,还应知晓...
  • 信息技术
  • 卜红丽,蒋小满,王晓安,张英英,杨永(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烟台华侨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会声会影"是一套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视频编辑软件。本文从素材的收集和处理、视频编缉、保存项目文件、渲染影片几个方面探讨了利用会声会影制作生物学课件的方法。
  • 教育教学研究
  • 丁志光(江苏省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本文以一节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课为切入点,浅析"情景创设"在专题复习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 信息技术
  • 张秀珍(山东省潍坊师范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月娥—生物学"网页制作过程为例,提出了以突显生命科学特征为核心,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差异需求为宗旨,阐述了生物学教学网页的制作方法及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 实验教学
  • 林慧(山东省青岛育才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生物学新教材探究实验完成情况不理想的现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介绍在"大班额"教学中创造性开展探究实验的策略和方法,概述了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
  • 王庆利(山东省兖州市第十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学生按照相应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着,在最后一步“滴加碘液”时,我向学生解释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当滴上碘液,每个小组的叶片都相应变了色。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碘液滴在叶片上是棕黑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其他学生也附和着“不是老师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吗?为什么叶片上不是蓝色啊?”叶片确是棕黑色,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前总是叶片变色就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没有学生对叶片的颜色产生疑问,我该怎么回答呢?猛地我想到:何不放给学生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块探究,好不好?”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我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五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1提出问题脱去叶绿素的天竺葵叶片遇碘液为什么没有变成蓝色,而是棕黑色?2作出假设通过实验小组讨论得出以下假设:假设一,认为是没有冲掉叶片上残留的酒精的原故。假设二,认为是碘液的浓度较大造成的。假设三,认为是叶片中其他未脱去色素的干扰。3设计实验方案各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假设制定相应方案:方案一:准备三种天竺葵叶片,即脱色后未冲洗的叶片,脱色冲后洗的叶片,脱色后清水浸泡5分...
  • 潘建勋(浙江省永嘉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是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中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该实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整体操作难度较小,技能要求也不高,学生兴趣浓厚。该实验原大纲教材必修第一册中也有安排,它是以验证性的方式编写的,新教材中明显是以探究性的方式编写,而且本课题确实是很好的探究性教学的素材,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很多教师仍然以检验性的方式讲授本实验,先详细讲解原理、实验步骤,然后学生按部就班,“按方抓药”完成本实验,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探究性学习的机会。为了更好的把本课时设计成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提如下几点建议。1实验原理的教学改为提前进行的演示实验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生物的探究实验,如果教师不做好引导,学生到实验室就不知所措,只好一边看书一边完成实验,失去了探究的价值。如果教师讲得太多,留给学生操作和探究的余地不大。在教学实践中,较好的处理方法是把实验原理部分的教学内容改为演示实验,提前或者合并在上一课时的内容中进行,使学生了解某些化学试剂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利用这原理可以检测生物组织的某些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等可溶性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
  • 王秀平,董克奇(山东省平原县职业中专;首都师范大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学习“根毛是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这节课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根吸收水分的具体部位,应让学生直接观察植物的根及根毛,估算根毛的数量和总长度,从而直观地认识到根毛的巨大数量及对吸收水分的重要性,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收水分”的意义。因此,根毛的培养和观察,就成了学好本节课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多次实验,总结的方法如下:1培养器材培养皿(直径内90mm),脱脂棉絮,黑色或深蓝色的布,萝卜种子。2培养过程2.1种子撒播前的准备先裁剪一块和培养皿的直径一样大小的脱脂棉,厚度约为2cm。用清水浸泡脱脂棉,使其吸足水分,铺放在培养皿内。再裁剪一块直径同样大小的干净的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把它放入清水中浸泡使其湿润,铺放在脱脂棉上。铺放黑色或深蓝色布的目的是为了衬托白色的根毛,便于学生观察根毛的数量和测量根毛的长度。2.2播种密度预先测定种子的出芽率,如果能达到80%,那么在培养皿的黑布上均匀地撒播大约10粒颗粒种子。种子的数量一定不要过多,保证大约有5~8粒的种子能长出根和根毛。如果撒播的种子数量过多,培养皿内的种子会挤靠在一起,长出的根及根毛交叉堆集在一块,会直接影响观...
  • 考试与命题
  • 杨振峰(上海市建平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学生高考失分的原因,提出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加强及改进生物学基础概念、基础实验、计算能力、识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 李生清(河南省南阳市第八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中遗传学教学过程中,有关概率计算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面对“男孩患病”及“患病男孩”相关概率计算时,往往不知何时该乘以1/2,下面笔者对此类试题进行分类解析。1常染色体遗传例1:一对多指夫妇生一手指正常的孩子,问这对夫妇:①生多指孩子的概率是多少?②生男孩患多指的概率是多少?③生多指男孩的概率是多少?解析:多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双亲患病生一正常孩子,则双亲均为杂合体Aa×Aa,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该夫妇生多指孩(AA或Aa)的概率为3/4;多指为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对男女影响相同,所以生男孩患多这指概率等于生多指孩子的概率为3/4,此时不需乘以1/2,因为性别确定为男孩,只以男孩为研究对象;然而生多指男孩的概率是生多指孩子概率(3/4)再乘以1/2,因为在自然状况下生男生女概率相等,生男孩概率为1/2。总结: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患病男(或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2伴性遗传例2:一对视觉正常夫妇生一色盲孩子,则这对夫妇:①生色盲孩子的概率是多少?②生男孩色盲的概率是多少?③生色盲男孩的概率是多少?④生女孩色盲的概率是多少?⑤生色盲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 实验教学
  • 程鑫,华再昌(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渗透作用的实验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的浓度差,半透膜两侧如果是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会发生渗透作用吗?用不同面积的半透膜,是否同时达到渗透平衡,渗透平衡后的液面高度是否相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探究。1半透膜两侧是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会发生渗透作用吗?1.1基本思路将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放在渗透装置的半透膜两侧,观察漏斗内液面的变化1.2材料用具漏斗、烧杯、玻璃纸、带夹子的铁架台、橡皮筋、乳胶管(约3~4cm长)吸管、质量浓度为0.1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Cl溶液。1.3实验步骤①剪取一块玻璃纸包在长颈漏斗的口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在漏斗颈上套一段乳胶管(3~4cm长),将漏斗口朝下平放在桌面上,用吸管吸取质量浓度为0.1g/mL的蔗糖溶液,注满漏斗。②向烧杯中加入半杯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Cl溶液,放在铁架台上。③将漏斗放入烧杯中,保持液面相平,用夹子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漏斗内的液面是否发生变化。1.4实验结果漏斗内的液面先下降,再上升后稳定。1.5结果分析水分子渗透作用的实质是水分子的扩散作...
  • 考试与命题
  • 姚泳娜(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桂华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识图、析图、说图、绘图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生物学坐标曲线图的解题方法及步骤。
  • 楼芸萍(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分为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是理解遗传学定律、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理解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存在位置有几个明显的误区,本文针对学生的误区进行分析如下:误区1: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只存在等位基因教材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因此很多学生就认为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只存在等位基因,实际上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除了等位基因以外,还可以是相同的基因。如基因型为Dd的杂合体的同源染色体的某一位点的相同位置上是等位基因(D、d),而基因型为AA的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的该位点相同位置上是相同基因(A、A)。在伴性遗传中,性染色体是异型的染色体,X和Y染色体中X比较长,Y比较短小,但仍然属于同源染色体,在异型的同源染色体上有可能缺少与之相对应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如血友病基因只存在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在遗传中表现为伴性遗传。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如果生物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染色体的缺失也会导致缺失部位缺少与之对应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误...
  • 教学参考
  • 褚玉梅(河北省玉田县第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外毒素外毒素是活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并扩散到环境中,形成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蛋白质类物质,易被热、酸及碱所灭活,60℃以上能迅速被破坏,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毒性极强,极微量就可使实验动物死亡。最强的肉毒毒素1mg纯品能杀死2亿只小鼠,其毒性比化学毒剂氰化钾还要大1万倍。可经0.3%~0.4%的甲醛液处理,脱毒成为类毒素。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将产生外毒素的细菌的液体培养物用滤菌器过滤除菌,即能获得外毒素。2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壁层上的特有结构。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细菌死亡自溶或粘附于其他细胞时,才表现其毒性。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中的类脂A成分。耐热,60℃中能耐受数小时,毒性较外毒素弱。经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3抗毒素抗毒素是外毒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而形成的能中和外毒素毒性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存在于宿主血清中,例如康复后的白喉患者血清中就可以检测到白喉抗毒素。4类毒素外毒素性质不稳定,若用0.3%~0.4%的甲醛液作用1个月左右,毒性便几...
  • 考试与命题
  • 许华(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两个重要方面。绿色植物每时每刻(不管有无光照)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O2,产生CO2;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吸收CO2,释放O2,但只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两者既相互矛盾,又有一定的联系。一昼夜24h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光照和温度,特别是光照的变化。通常用CO2量的变化曲线来反映绿色植物在一昼夜(24h)中两项生理活动的变化情况,但在自然和密闭状态下两者曲线的变化不同,笔者对两种曲线作出对比分析。1自然状态下图为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判断是()①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②植物在a和h时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③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④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⑤若c、f时刻的光合速度相等,则植物呼吸速度为c时刻大于f时刻;⑥该植物处在生长时期;⑦ce段下降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A.①⑤⑥B.②④⑦C.①②④D.②⑥⑦答案:选D。解析:曲线的横坐标表示的是时间,纵坐标表示CO2的吸收量,时间与CO2的吸收量没有直接的联系,要明确横坐标的时间实质代表的是一天中光照强度的变化,纵坐标的C...
  • 田春华(北京市三帆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有传统发酵技术这一专题,学生对果酒的制作这一实验很感兴趣,他们迫切想亲自动手尝试制作果酒,体验将已知知识转变为有价值“产品”的快乐。由于果酒制作所需时间较长,通常都是让学生在家里完成,学生在制作果酒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如果教师对果酒的制作过程心里没数,可能就很难对学生指导到位,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学生因此会对动手操作产生畏惧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之前,最好自己亲自动手试着做几次果酒,将果酒酿制的一些关键因素找出来,以便在指导学生时能够明确而有效。笔者尝试酿制了葡萄酒,并且总结了葡萄酒酿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步骤:1正确获取葡萄汁选取葡萄时,每个人都会选取新鲜成熟葡萄,会将病果、霉烂果丢弃,并认真清洗葡萄(葡萄最好用食盐水浸泡一段时间,有利于葡萄表面的杀菌)。但接下来的一步,可能大多数人会忽略,就是在榨取葡萄汁以前,要将已洗净葡萄完全沥干水。很多的学生洗完葡萄马上榨汁,导致没几天酒就发酸并开始腐败。将葡萄皮表面的水沥干可以减少杂菌的污染,从而提高酵母在葡萄汁中的成活率和纯度。沥干水后,尽量不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避免葡萄籽被打碎,葡萄籽中的一些化学物质释放出来,会影响葡萄...
  • 张荣冠(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做了今年的高考试题才发现:原来自己还存在不少知识缺陷,特别是某些观点居然是十多年来一直持有的、并且是错误的。不知教学一线的你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现简要罗列一些题目及辨析如下,以示共勉。1促性腺激素在异性体内的作用(2008北京卷30)北京地区青蛙的生殖季节是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一些月份,要促进卵的成熟和排放,可用人工方法,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表中列出了某些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月份9-121-234垂体个数5432请回答问题:(1)略。(2)略。(3)如果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适量雄蛙垂体悬浮液,实验结果是。原因是。答案(1)略。(2)略。(3)雄蛙垂体悬浮液可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雄蛙垂体也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认知误点以为雄蛙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只能专一地作用于雄蛙性腺,而不能作用于雌蛙,促进雌蛙的性腺生长发育,更不可能调节雌蛙雌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误点清除垂体由腺垂体(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垂体后叶)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很多,有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等。这些激素由各自的分泌细胞所分泌,如促性腺激素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 科技活动
  • 邓崇生(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中生物学中,植物个体发育的种子形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教与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当把三者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查,许多学生就感觉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是,在教学中,用图像进行形象分析讲授,就可以让每个听讲的学生都能非常有效地理解并加以应用。下面用例题说明:例题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现有GGYY与ggyy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植株所结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是和。分析这是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又涉及果皮、种皮和胚的形成与发育,以及植株与种子的相互关系,所以,属于综合类题。但用下图讲解,就浅显易懂了:从图中显而易见,F2植株所结种子种皮的颜色是由F1植株所结种子胚的基因决定,是9/16G_Y_、3/16G_yy、3/16ggY_、1/16ggyy,所以,灰色比白色为(9/16+3/16)比(3/16+1/16),即3比1。F2植株所结种子子叶颜色是F3中决定子叶的基因决定,是3/8YY、2/8Yy、3/8yy,所以,黄色比绿色为(3/8+2/8)比3/8,即5比3。例1:(2002年粤豫桂高考题)已...
  • 陈乐东(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一次学生生物学探究实验比赛活动进行了研究和评析。在探究实验比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
  • 范本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技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优秀活动案例介绍了选题策划的方法。
  • 教学参考
  • 徐慈根(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实验鼠在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实验鼠的主要品种、繁殖和人工实验鼠研究的动态。
  • 杨孝亮(安徽省怀宁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句保健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去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我国是个四季特别鲜明的国家,季节变化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影响。“春捂秋冻”从生物学、医疗气象学观点来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1春捂春季是由冬入夏的过渡季节,通常是在3~5月份。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春夏秋冬季节变化的影响,体内形成了很复杂的体温调节机制。冬天,为抵御寒冷,人体皮肤的血管、汗腺和毛孔都呈现出相对闭锁状态。冬去春来,毛孔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皮肤血管开始舒张,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因而,春风较大的时候,尽管不是很冷,却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使人有“春寒冻人透心凉”的感觉。再加上春天乍暖还寒,气温虽然回升,天气逐渐暖和,但北方冷空气还比较强烈。更何况经过了整整一个冬天,人体的“阴精”耗费殆尽,这时人的抵抗力很差。也就是中医常说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虽然从外表上看,人体的精力很好,其实人的内在已经耗空了。过去农村有句话,叫做“春风抬老牛”。牛不是死于寒冷的冬天,而却在春风中死去,其道理就是如此。因此,在“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过早地脱去棉衣或...
  • 黄兴宇(湖南省株洲市第三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所见的芹菜一般分为西芹和本芹,西芹,叶柄宽厚,单株叶片数多,重量大,产量高;本芹,叶柄较细长,有人叫它中国芹菜。其实绝大多数品种的芹菜都是旱芹(Apium graveolensL.)的栽培变种。旱芹是原产于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和欧洲(也有说是地中海地区)的一种伞形科芹属植物,作为蔬菜引种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最初叫荷兰芹或洋芹菜,如今已广为栽培。因此,许多人把最近十多年引进的新品种说成是洋芹菜,也叫西芹,而把以前早已引进的芹菜叫本芹。真正的中国芹菜应该是水芹。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是伞形科水芹属植物,分布几遍全国。由于旱芹的引入,水芹作蔬菜栽培的现已很少,但在古代却是一种很常见的人工栽培蔬菜。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水芹的栽培方法,“芹,并收根畦种之。常令足水。”水芹在《诗经》中已有记载。“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小雅·采菽),“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颂·泮水)。到了唐宋,可能已广为栽培,在当时的诗词中就更容易找到水芹的身影。“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唐·王建《宫词一百首》之一首);“爱汝玉山草堂...
  • 李能国(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创造新品种和提取有用的细胞代谢产物。由于细胞间的融合率相对较低,往往不一定能得到我们预期的融合细胞。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用大量的细胞进行融合,以便从中分离出所需要的杂种细胞。另外,细胞间的融合是随机的,融合细胞的类型很多,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是操作流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2003年上海高考生物卷第36题,以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杂种细胞染色体缺失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融合细胞的类型、杂种细胞筛选的原理、基因与酶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现行多个版本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科书中,对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这一环节都作了隐性化处理,如何处理教材的隐性化与考试的显性化这一矛盾,是目前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方法的介绍,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1杂种细胞的筛选方法两种亲本细胞融合的混合物中可能有多种类型细胞,如没有发生融合的亲本细胞、同核体(同源原生质体的融合体)、异核体(非同源的原生质体的融合体)、多核体(含有双亲不同比例核物质的融合体)等。1.1利用物理特性筛选法根据亲本的原生质体大小、颜色、漂浮密度及电泳迁移率、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差异等特性来筛选杂种细胞。如亲本1用异硫氰酸...
  • 石茵(上海市长乐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拉丁名为cyanuramide,分子式是C3H6N6,分子中含氮原子比较多,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1,3,5-三氨基-2,4,6-三嗪”,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白色单斜棱晶,无味。熔点345℃(分解),密度1.573克/厘米3(16℃),沸点升华。略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胺是制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密胺塑料)的原料。该树脂有时也被俗称为三聚氰胺,常用于制造日用器皿、装饰贴面板、织物整理剂等。在中国,日常生活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即密胺塑料)最常见的应用是一类被成为“美耐皿(又称密胺碗)”的塑料碗碟。这类器皿的物理性质非常类似陶瓷,坚硬不变形,但又不像陶瓷那样易碎。常常标有“不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的警示,因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即密胺塑料)受...
  • 课堂教学
  • 刘爱东(河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对比、列表等一系列活动准确区分三种血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读者之窗
  • 宋正海(江苏省盱眙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生命活动直接能源只有ATP吗?应该说细胞中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主要是ATP,但ATP并不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唯一能源。在糖异生过程中草酰乙酸在磷酸丙酮酸羧化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利用GTP(三磷酸鸟苷)水解供能。如2分子乳酸经糖异生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需消耗4分子ATP和2分子GTP。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NADPH和ATP,NADPH既是还原C3的还原剂又可作为还原过程中的能源被利用。DNA复制时,dATP、dGTP、dCTP、dTTP既作为DNA半保留复制的原料,也作为复制时的部分能源来利用的。在蛋白质合成中,肽键的形成和延伸过程要利用GTP作为能源。2植物根部吸水动力一定是蒸腾作用吗?植物根部吸水动力有蒸腾作用和根压,在春季叶片未展开时,蒸腾作用很低,根压为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所谓根压,是指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根压的大小取决于导管和土壤的水势差,导管水势与土壤相比越低,则产生的根压就越大。各种植物根压大小不同,一般不超过0.1~0.2Mpa,也有些植物如葡萄只有几百千帕。如植物的伤流和吐水现象就是根压存在的典型表现。3人体细胞利用1分子葡萄糖有氧呼吸一定产生38分子的...
  • 教学参考
  • 陈桂平(天津市大港区第三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基因修饰和重组DNA等生物技术使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这种生物就称为基因修饰有机体(GMO),或转基因生物。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构建成功,1985年第一尾转基因鱼问世,1986年转基因生物批准田间试验。1994年Calgene公司研制的延熟番茄成为首例被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植物。目前,已投入实际应用的GMO大多为农作物(以下GMO均指作物)。GMO与常规作物新品种相比,不仅培育时间大为缩短,因外源基因的转入、表达并产生新的蛋白质,导致该物种表现出诸如抗虫、抗病、抗逆、成熟期延迟及营养成分改变等原本没有的新性状,从而最终表现为高产、优质、田间管理更简便灵活、对环境更安全等优势。因此,自第一个GMO投入商业生产后,转基因作物在全世界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1996的种植面积约为170万公顷,2007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143亿公顷(James,2007)。同时,随着智利和波兰的加入,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增加到23个,其中包括12个发展中国家和11个工业化国家,这使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中国家超过了发达国家。已商品化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主要有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小面积种植的有番茄、马铃薯...
  • 读者之窗
  • 纪振涛(河北省沧州市第九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应多掌握一些相关的物理知识或常识,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以空气或其他物体为介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将这种振动传递到周围的物体或空间。当这种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时,便听到了声音。振动的频率不同产生的音调不同。频率越高,听到的音调越高,反之,听到的音调越低。但是,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之为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称之为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类“听而不闻”的。我们在花丛中漫步时,能听见飞舞的小蜜蜂的“嗡嗡”声;蝴蝶上下翻飞却听不到它的声音,为什么呢?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12Hz,该频率低于人耳的听频范围,所以,人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大约为250Hz,在人耳的听频的范围内,所以人能听到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其他动物的听频范围跟人类有所不同。狗、大象、鳄鱼等一些动物能感知次声波,如地震前,地下一般都会产生次声波,对此,人类听而不闻,毫无察觉。而很多动物却能听到,并...
  • 广新梅(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9, 34(2):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如何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特色小栏目提出了几方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