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8-12-08
  

  • 全选
    |
    生物科学综述
  • 刘石娟(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综述了黏着素的结构组成、分布与定位,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重点阐述。
  • 韩国营,赵遵田(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有药用价值的苔藓植物种类90余种。本文对其中65种苔藓植物的药用功效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部分药用苔藓植物的入药部位、采收季节及味性等。
  • 张艳馥,沙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介绍了酶联受体的传导途径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因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 教育教学研究
  • 陶建英(浙江省嵊州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介绍了在高中新教材教学中,努力挖掘教育素材,对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体会。
  • 生物科学综述
  • 彭吕文(山东省曲阜市济宁学院生物学系;)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述了细菌群体间的通讯感应机制,以及对该种通讯感应进行干扰的方法与思路。
  • 国家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
  • 周斐,张迎春(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五个版本的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模块教材具有方式新、内容新、要求新三个特点。深入领会多版本教材的共性和特性,有利于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层面落实新的教育理念。
  • 教育教学研究
  • 梁健平(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本文通过多个实例阐述了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 石建梅(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生物学活动课在整个教学中的定位和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 刘湘梅(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生物与环境一章教学中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将生命教育与教学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良好素质及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不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 童媛(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笔记本的功能也将发生转变,我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实现了学生笔记本功能的多样化。1课前收集资料的积累与评价不同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具有差异性,因此教材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要求学生在课前从课外书籍、网络、或者长辈那里收集相关的资料,从而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但是,学生参与这一过程的广度和质量却难以进行评价,收集的资料也难以保存。如果统一将收集的信息记录或剪贴在笔记本上,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完成资料收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实现学生活动的过程性管理。2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生物学主要在课堂,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学实验教科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用好教材就可以不使用笔记本。首先,注意力...
  • 卫红云(上海市亭新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教学实例为主,通过从教材到生活、从生活到教材、同伴互助、全员参与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生命科学》生活化教育的教学。
  • 于长利(内蒙赤峰市元宝山区五家矿区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消化和吸收这一节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广大边远地区进行探究实验和设计教学过程的具体做法,以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达到课程目标的教学体会。
  • 顾振华(湖南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园林植物识别》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循序渐进编排授课计划,综合运用模块记忆、典型特征记忆、拟人化记忆、羊肉串式记忆等园林植物识记方法,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重点突出学生园林植物识别能力的培养。
  • 课堂教学
  • 何红英(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中尝试进行课题深入、过程探究、内容归纳、知识活化、知识迁移的实践及体会。
  • 李瑞广(河北省南宫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有许多生物学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应用。用所学的生物学理论去解释生活或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使理论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在平时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总结如下。1吸胀吸水的教学1.1教材相关内容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中央液泡,主要靠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亲水性物质进行吸胀吸水。进行吸胀吸水的植物组织器官,如:干燥的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如仅将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得到的是一些抽象的知识,不便于对吸胀吸水的理解和掌握,而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将其吸胀吸水的现象展示给学生,则可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1.2材料用具准备在课前准备好少量小麦(或玉米)种子、大豆种子,将其分成两等份,一份不做处理,一份放在温水中浸泡几小时备用。1.3课堂展示在讲完吸胀吸水相关知识后,将干燥的种子和浸泡过的种子展示给学生,并将两者体积的变化进行对比,思考亲水性物质的亲水性大小。1.4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吸胀吸水有更直观的认识,也便于比较和理解亲水性物质的亲水性大小。2...
  • 信息技术
  • 孙惠庆(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师范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植物识别、分类和鉴定中,植物实物标本起着重要的参照作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可以制成实物标本,保存起来,便于使用。但目前制作的植物实物标本,大部分存在缺憾,如:原本姿态的消失、真实颜色的消褪、干制标本的易碎、没处理好的标本被虫蛀等等,多少都影响着对植物的识别、分类和鉴定。此外,植物的某些特征,如绒毛、腺点、花蕊等,极易在制作标本过程中丢失。此外,实物标本制作也有过程太长、繁琐、标本保存不方便,占地方,怕压挤等缺点。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逐渐普及,数码拍照大有取代植物实物标本制作的趋势。1数码拍摄植物实物标本的优点数码相机使用简单易学,而且许多民用低端数码相机,都配置了微距、甚至超微距的功能,很容易拍得到诸如花粉、柱头和腺点这样的特征。组建植物兴趣小组,以数码相机为工具,对植物的特征加以拍照,是完全可行的。应用数码相机拍摄植物标本主要的优点是:(1)拍出的照片,能反映出植物的真实颜色,而且永不褪色。(2)能够全面地反映出植物的特征,从细小的特征到局部特征,再到整体特征,直至该植物生长的环境地貌,都可以用数码拍照反映出来,甚至可以多角度地反映这些特征。(3)数码照片极易保存,而且占用地方小...
  • 教育教学研究
  • 刘沧平(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在高三复习教学中从精选习题教学、搭建知识支架、利用类比推理及小组合作交流四方面帮助学生构建隐性知识的实践及体会。
  • 实验教学
  • 杨俊美(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实验题所占比例比往年又有增多,选择题约13分,非选择题达34分之多,考查内容涉及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的规范操作、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分析以及设计实验方案,这与《课程标准》的目标十分一致。基于上述分析,为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同时也适应新的高考模式,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1引导学生明确实验原理、仪器和药品的特性实验原理是实验的依据,因此实验前必须指导学生理解其原理。例如,高考题的第4题考查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原理”、“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掌握了实验的原理,有助于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仪器、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在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常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有些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往往一开始就使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这些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范围小,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
  • 教育教学研究
  • 於剑(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体验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生活中得到感悟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运用的事例。如果教师能在讲授每一个新知识时,给足学生记忆的空间,丰富学生认知的方式,那么教学效果将走向最优。那次,我带领生物兴趣小组成员一同到野外搜集生物标本(包括各种植物、昆虫等),路经一片农田,路边搁着一辆三轮车,车上装着一大桶的已浸泡杀菌的小麦种子,稻田中有位大伯在播撒种子。恰巧我们马上就要学到小麦种子的生长过程,我估计了一下有些学生还未必认识小麦种子,便指着那桶小麦种子明知故问道:“同学们,那桶里装的是什么?”,有学生反应很快:“水稻!”。我便反问:“那田里长的金黄灿灿的又是什么?”这时,那位同学才醒悟过来。我便提议让那位同学去问问那位撒种子的大伯。刚开始的时候,那位同学还不敢去,在我跟其他同学的鼓励之下,他终于去问了,而后喜出望外地告诉我“是小麦”。我又继续问:“田里的水稻还没开始收割,为何又要先播撒小麦种子?”此时几位成员开始了讨论,有的说:“施下去当肥料!”也有的说:“让水稻尽快成熟!”……最后冒出了个声音“种子现在播下去等到水稻收割完毕,就开始萌芽了。”我心里非常高兴,这些学生的确很聪明,他...
  • 实验教学
  • 罗益群(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指导学生进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只看到叶绿体,难以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现象。如何提高该实验的观察效率,让全班学生都看到细胞质流动现象?本文总结出以下一些方法:1选好材料细胞质流动是细胞生命力的表现。活细胞内部时刻进行着物质的交流和转变,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不同植物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不一样,有的流动很慢,在显微镜下难以察觉到。因此,对实验材料的选择是该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教材中采用的黑藻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理想的材料,实验中宜采用培养或野外新采集的长势强壮的黑藻顶端幼嫩叶片。幼嫩叶片颜色较浅,透明度好,只一层细胞,叶绿体较少,细胞活动生命力旺盛,易于实验观察。如果当地难以找到黑藻,可用水鳖科的一些沉水植物,如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L]等的幼嫩叶片来替代,效果也很好。2做好材料处理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材料的科学处理,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用适宜的物理、化学方法作用或刺激细胞体,如光照、温度、pH、营养物质、生长素等,增加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促进细胞质流动。如用化学物质葡萄糖、ATP等来刺激叶片,能使实验叶片细胞中...
  • 邵永刚(江苏省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材中含有很多的实验,这些实验中大部分设计巧妙,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能力。笔者在原实验的基础上稍加改进,从而使这些实验更能说明要研究的问题。1观察土壤浸出液中的无机盐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土壤浸出液,然后把载玻片放在空气流通处,让水分蒸发,或者用酒精灯烘干,当水分蒸发后,观察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无机盐)。但是,在实验中让水分自然蒸发太费时间,一节课下来,还没能看到实验现象;在酒精灯上烘干,由于受热不均匀,载玻片容易断裂,同样影响实验的观察。改进的措施:把三角架放在酒精灯上,垫上石棉网,再把滴有土壤浸出液的载玻片放在石棉网上,进行加热,这样载玻片受热均匀,水分容易蒸发,最后的实验效果很明显。2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教材中的实验设计:①取等量的用沸水处理过的菠菜和新鲜的菠菜分别装入甲、乙两只广口瓶内,同时放在温暖处,并封闭、遮光处理。②24h后分别将点燃的蜡烛迅速伸入到甲、乙两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到甲瓶内的蜡烛燃烧旺盛;乙瓶内的蜡烛火焰微弱,甚至熄灭。分析其原因:甲瓶内的菠菜叶被沸水处理过,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进...
  • 梁超媚(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高考题型也朝着改革的方向发展。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也必需按课标要求教学,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出发,设计自己的课堂。为了让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发展,适应高考的要求,我校高三备课组专门开设了实验专题复习。以下是在实验专题复习中的具体做法。首先,把高中基础实验分成两个模块:①不需操作显微镜的实验。如渗透作用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②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如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等。每个模块用2课时连堂完成。这样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更方便。因为不需要用显微镜的实验,试剂比较多,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试剂就有6种,待测样液至少有8种,实验桌上东西太多,学生容易混乱,而且一不小心还会损坏显微镜等贵重仪器。而把显微镜操作的实验归为一类,学生就能连续地使用显微镜,更好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实验前先制作相关的实验...
  • 考试与命题
  • 葛金成(云南省弥勒县第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第三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中介绍了用溶液培养法验证某种矿质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实验方法。教材是这样介绍的:“溶液培养法是指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中除去或加入某一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在营养液中生长发育的状况:如果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仍然正常,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不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如果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状态,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典型实验设计题:用所给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Mg2+是番茄植株正常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1)材料及用具:番茄幼苗若干株、培养瓶若干、完全培养液、缺镁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仅含镁元素的适宜浓度的溶液,蒸馏水等。(2)实验原理:Mg2+是叶绿素的必需组成元素,若缺乏,老叶先发黄而幼叶正常。(3)实验方法:溶液培养法。(4)方法步骤:①将培养瓶等分成两组记为A、B。A中加入仅缺镁元素的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完全培养液。②将生长状况良好且一致的番茄幼苗等分成两组分别培养在A、B两组培养瓶...
  • 张玉代(云南省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考结束后,教师们都会习惯性地问考生这样一个问题:“今年理综生物试题难不难?”,考生大都回答:“不难,就是觉得遗传题有点特别。”究竟“特别”在哪里?考生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试题:31(17分)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的种子?为什么?参考答案:(1)步骤:①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3分);②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甲)(3分);③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四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乙)(3分);④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3分)。(若用遗传图解答题,合理也给分)(2)不一定...
  • 吕国裕(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实验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在评讲考试后选择题时,除了抛出正确答案,让学生订正答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一一加以解释外,还需要对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归纳总结,以及必要的拓展,达到辨析所学的概念及巩固所学的原理,使学生下次少犯重复性错误。笔者本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做了一些尝试,介绍如下:1改正法有较多的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另外三个是错误的选项。学生即使在考试时选对了,有的也是猜的,不一定很清楚错误的原因。讲评这类题目时,要求学生把三个错误的选项全部改正,真正理解所有问题及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例1右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4条B.该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若1为Y染色体,则2为X染色体D.基因A在1上,则在3的相同位置可能是基因A解析:学生对同一个选项,改法五花八门。选项A中的4条改为8条,有的学生改成最多时不是4条。选项B中的次级卵母细胞改成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学生改成该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选项C改为2不是X染色体,有的学生改成2为常染色体。正确答案:D。说明:事先最好不给正确答案,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们...
  • 实验教学
  • 孙叶萍,沈敏(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次实验法实验教学是指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初次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重新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的一种实验教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二次”是泛指,并不是指仅进行两次,它更强调的是对实验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重新探究。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中的“酵母菌细胞的固定化”实验为例,谈谈在实验教学中所进行的二次实验法实验教学。1实验课题分析本课题是使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依据200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实验“酵母菌细胞的固定化”是该选修模块中唯一的一个B级要求的实验(模块中的其余实验均为A级要求),B等级实验要求的具体涵义是: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相对于A级的实验要求(能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来说,它更着重于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2实验过程2.1初次实验本次实验中,学生分小组遵循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验证性实验。但实验后,他们却未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注射器中的溶液在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后,其凝胶物并未呈圆形或椭圆形,而是大多呈弧状。细心的学生还发现,形成于CaCl2溶液中的弧状胶...
  • 考试与命题
  • 谷晓峰(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的理综(生物)考纲部分把信息提取的考查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那么如何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呢?1对题目中所给的语言信息予以加工,得到新的语言式结论即隐含信息例如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30题的第二小题: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______(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______(填写标号)。(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___________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____________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一共五个空,我感觉每个空都不好填写,尤其是第(3)小问,一疏忽就丢分了。那么怎样才能做对这小问呢?实际上在题目中已经设置了隐含条件,在题干中有...
  • 科技活动
  • 洪兆春(重庆自然博物馆;)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在自然博物馆中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活动的教育原则,提出了具有自然博物馆特色的教育方法,期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工作的开展。
  • 教学参考
  • 曾鹏光(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什么叫原理?《辞海》解释为:“原理通常指科学的某一领域部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以大量实践为基础,正确性为实践所检验与确定”。在高中生物学知识中涉及许多原理,现将有关的原理及具体运用分类归纳如下:1细胞学原理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其全能性原理是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基因。可以应用于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和杀虫剂等;生产人工种子;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及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运用其原理可以生产蛋白制品(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检测毒物毒性;研究病理和药理等。对于白血病患者,目前较为成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骨髓移植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正常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来产生正常的白细胞,从而使病人的生理机能恢复正常。植物细胞增殖、分化及全能性的原理运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细胞膜流动性的原理运用于动物细胞融合、原生质体融合。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流动性原理运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运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抑制DNA分子复制的...
  • 考试与命题
  • 丁银娣(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上海市生物学高考试卷突显核心内容的考查,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同时适度关注能力的测量。在给考生以平实、温和感受的同时,更深切体会到的是扎实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试卷的题型及分值分配与前两年相同,体现了生物学高考试卷的相对稳定性。1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首先,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生命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兼顾学习能力倾向的考查,包括对概念进行迁移、变化;运用学科知识对实际生活中有关生命现象进行正确解释;设计相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等已有的和潜在的学习能力的测验与测量。如试卷的第12、15、17、24、30、34、36题,考查考生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表达、解决生物学科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基本技能;第18、28、36、38、40题,都涉及对概念的理解、辨析、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以此保证试卷具有较理想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值。其次,对以问题探究为背景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视。如41题的试验方案的补充、完善与分析,38题对引起环境变化之人类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及新知建构能力的考查,均反映...
  • 科技活动
  • 郭腾飞(浙江省象山县鹤浦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问题提出一位学生谈起,在做化学实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时,手因接触高锰酸钾而被“染”成黄褐色,怎么也洗不掉。但回家用手接触了猕猴桃再次洗手后发现,凡手指上接触猕猴桃汁的地方的黄褐色都洗掉了。该生就产生了疑问,经上网查询得知“猕猴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它可以与高锰酸钾起化学反应”。为此,我引导该生进一步思考:能不能利用维生素C可以与高锰酸钾反应并使之褪色的原理来定量测量不同蔬菜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呢?利用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我鼓励学生完成这项定量探究实验活动。2材料仪器苹果、甜椒、葡萄、柑橘、黄瓜、西红柿、烧杯、天平、量筒、注射器(精确到0.1mL)、玻璃棒、果汁机3实验步骤3.1配制高锰酸钾溶液先配制了5%、0.5%、0.2%、0.1%、0.05%、0.02%、0.01%、0.005%、0.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备用。能明显看出它们的颜色随浓度的减小而变浅,0.001%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已经非常浅。3.2制取果汁并配制成备用果汁溶液用天平称取6种果实各100g,分别用果汁机加工成“果汁”,再把这些果汁分别“溶解”在900g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后备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些“果汁”中的维生素C尽可能充分地溶解...
  • 邓民(广东省湛江市徐闻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渗透作用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1.1实验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第4章第1节中设置了本演示实验,旨在揭示渗透作用原理和发生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为教材后面“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建立良好“铺垫”。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器具等不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尝试,所使用的玻璃纸半透膜不是真实的生物膜。有资料介绍用猪肠衣等来设置本实验,但都不够简便。笔者设计下面改进实验,材料器具易得、方法简单、原理浅明、效果显著。1.2材料用具气室完好的钝端鸭(鸡)卵壳3个、碗(或口杯)、浓蔗糖(赤砂糖更好)溶液、清水、剪刀、铅笔。1.3实验方法步骤如下:(1)制作半透膜卵壳半透膜卵壳是指将卵壳气室处的外壳连同外壳膜除去,然后剩下气室处的内壳膜来进行渗透作用的卵壳。其方法:取一个气室完好的卵壳,用剪刀柄端把气室处外壳敲成几个小裂块,然后用剪刀尖端把一两个裂块连同外壳膜除去,露出一个小洞,接着向小洞里加水,使气室的内壳膜下垂而与外壳膜分开,再用剪刀(或指甲)小心地把气室外的大部分卵壳连同外壳膜一起除去,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露出完好气室内壳膜的卵壳。(2)制作卵壳底座为了方便调节半透膜卵壳内外的液体,在渗透作用刚开始发生...
  • 教学参考
  • 张长江,李进京(河南省汝阳县三屯初级中学;河南省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否只有DNA高中阶段学习了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及烟草花叶病毒等知识,往往可能产生这样的印象,认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就是DNA。事实上噬菌体只是一类病毒的统称。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噬菌体分布极广,凡是有细胞的场所,就可能有相应噬菌体的存在。噬菌体颗粒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一般可分成三种类型,即无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和丝状体,迄今已知的噬菌体大多数是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绝大部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如在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所做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位科学家所用的噬菌体为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其遗传物质就是双链DNA。无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或RNA。如以沙门氏菌属为宿主的ΦX174噬菌体为单链DNA。f2、MS2噬菌体的遗传物...
  • 曲志才(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曲阜;)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同源四倍体的染色体分离主要是2/2式的均衡分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染色单体的分裂而分配到配子中。重点分析了单基因座上同源四倍体各种杂合基因型中有关基因随染色单体不完全随机分离所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的可能机理。
  • 蔡锦曦(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海尔蒙特的柳枝实验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上是非常重要而著名的事件,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科书(八年级下)中介绍了这一实验,但关于海尔蒙特的实验时间、国籍等的描述不准确。1海尔蒙特柳枝实验的时间根据历史记载,海尔蒙特在1644年就已去世,他不可能如《科学》书上所描述那样在1648年做实验。那么,海尔蒙特是什么时候做了其著名的柳枝实验的呢?其实在他去世之前,这个实验并不为人所知,在海尔蒙特去世之后,他的儿子(Franz Mercurius VanHelmont,数学家莱布尼兹的导师和朋友)整理了他生前所写的一系列文章,并于1648年在阿姆斯特丹将它们汇集出版,书名为《药物之泉;或完整作品集》(OrtusMedicinae;vel,Opera et Opuscula Omnia),在其中的一篇文章中,海尔蒙特提到了他的柳枝实验:“我取一个瓦盒,其中盛上已经在炉中烘干过的200磅土。用雨水浇湿,然后栽上5磅重的一棵柳树干。五年之后,终于长成了树,刨出除净土后重169磅3唡余。在这五年中,我只在必要时往盆中浇雨水或蒸馏水。这个瓦盆是很大的,我把它固定在地上。为了防止飞扬的尘土落进盆中,我用一块有孔洞的镀锡铁皮...
  • 黄敏(江苏省泰州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基是人工培养(离体)生物材料的重要基质。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生物对营养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满足了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在建立一项新的培养系统时,首先必须配制合适的培养基,给细胞提供近似于自然的生存环境,培养才有可能成功。中学阶段学生接触到植物的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培养等需要培养基的生物技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时如果对课本中列出的这些生物技术的培养基成分和作用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死记硬背,就很容易遗忘或搞混。如果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抓住“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成分一定要满足培养对象新陈代谢的需要”原则,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理解各成分的作用,促进知识点整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无土栽培与植物组织培养1.1植物的无土栽培培养液成分:水、必需的矿质元素。无土栽培也叫做溶液培养法,植物的无土栽培需要配制浓度适宜的营养液代替土壤介质,营养液成分包括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和14种必需矿质元素,并且要保持各成分的比例适当。缺少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加入的矿质元素量太多,培养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会失水蔫萎死亡。需要注意的是:...
  • 读者之窗
  • 张小亚(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反观生物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确有着诸多令人惊喜的方面,如生物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行为上的逐步完善、高中生物学教材的全面更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高位导航等等。但是在这些惊喜的背后,同时也呈现出若干不和谐的音符。当我们以哲学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才能真正打开我们的宏观视野,领会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的内在发展规律和本质。1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新一轮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给我们呈现了许多理性追求: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的课程设计既顾及了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又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模块,获得更多学分等等。这些理性追求给一线的生物学教师和学生描绘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发展的蓝图,指引了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在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其实践发展现状又是不容回避的。如学分制管理完全到位了吗?生物选修模块有效落实了吗?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全面提高了吗?在职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水平是否能够胜任教学?其次,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较强的物质性。“分子与细胞”、“遗传...
  • 王国顺(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高级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等位基因一定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吗?等位基因通常确实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差错导致基因突变,则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就会存在一对等位基因,这样的一对等位基因则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随着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的。2昆虫的性外激素都是由雌虫分泌的吗?昆虫进入性成熟期后,能够通过产生并释放性外激素来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大多数昆虫的性外激素是由雌虫产生的,常见的如二化螟、棉红铃虫和马尾松毛虫等农业害虫,都是由雌虫产生并且释放性外激素来引诱雄虫,虽然雌虫产生的性外激素的数量很少,但对雄虫却有着强烈的引诱作用,1只雌虫1次产生的性外激素的数量大约是0.005μg,它能把远至数百米甚至上千米以外的雄虫引诱过来交尾。也有少数种类的昆虫是由雄虫产生并且释放性外激素来引诱雌虫的,例如蝶类、地中海果蝇等,与雌虫的性外激素的作用相比较,雄虫的性外激素的作用范围比较小,只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对雌虫起引诱作用。3寄生者的代谢类...
  • 其他
  • 马炜梁(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植物的繁殖都要经过传粉、受精才能长成新的个体,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之间繁殖称为近亲繁殖,近亲的个体之间遗传性相近,遗传性中的缺陷也相近,因此,它们的后代有可能叠加了亲本的缺陷,表现出后代的衰退。亲缘关系较疏远的亲本的遗传性有差异,后代的体内矛盾增加,生活力、抗病力就增强,故远亲繁殖可使物种兴旺。在动物界,动物可以跑出去寻找新的配偶,那么植物是靠各种媒介传粉的,它们怎么选择对象避免近亲繁殖呢?事实上植物也有充分的选择对象的机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植物选择对象的几种方式:(1)雌雄蕊异熟一朵花中雌、雄蕊成熟的时间差,保证了自己的花粉不会授给同一朵花的雌蕊,避免了近亲繁殖。这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你有没有观察过蜡梅(图1)开花过程中花心里微妙的变化?蜡梅花朵初开时雄蕊很饱满地叉开,等到花全开之时它的雄蕊又紧抱柱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蜡梅是雌蕊先熟型的花,花刚开时是雌蕊接受从别朵花上带来的花粉,等到它自身的雄蕊成熟时,雄蕊的背部却把位于花心的柱头包围住了,花药向外开裂,于是这朵花便成了专门为其他刚开的花朵提供花粉的花朵,蜡梅就是用雌雄蕊不同时成熟和雄蕊位置的变化主动地实现了异花传粉,在这过程中传粉昆虫似乎是主...
  • 教学参考
  • 徐生卫(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问一些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生物学问题,教师如能正确的加以引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巩固生物学知识,现列举几例解答如下。1“惊蛰”确有其事吗“蛰”,指动物潜伏在土中或洞中不食不动的状态,即处于冬眠状态。冬眠是动物对低温等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如两栖类、爬行业、蝙蝠、刺猬等都是著名的冬眠动物。“惊蛰”原意是指因雷声的响动而惊醒了冬眠的动物,而实际上我们人能听到的雷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这些冬眠动物的听觉器官往往与人的相差较大,且因种类的不同听到的声音频率也不同,所以人能听到的雷声对它们来说未必也能听到,如蛇类由于既没有外耳、中耳、也没有耳膜、咽鼓管,因而不能感受空气中声波的刺激(只能感受来自地面的振动)。动物结束冬眠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气候的变暖进而通过体内调节造成的。2何谓“小满”禾谷类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有个灌浆阶段,即在开花、受精后茎、叶内的营养物质向正在发育的种子输送,并在种子体内积存的过程。“小满”时节正值夏熟作物刚开始灌浆而还未达到饱满的程度,因而得名。3“芒种”还得“忙种”“芒”是禾本科植物小花的外稃顶端或背部,由中脉延伸而成的针状突起。“芒种”时既是麦类等有...
  • 陈国庆,乔玉晶(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管是原人教版教材还是不同版本的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材中,双缩脲试剂都被用于蛋白质的定性鉴定或检测。什么是脲?为什么叫双缩脲?双缩脲和双缩脲试剂有何关系?双缩脲试剂能用于二肽的检测吗?以下简单介绍有关知识。1脲和双缩脲脲就是尿素,双缩脲是将尿素缓慢加热至熔点(约150~160℃,温度过高则分解)时,两分子尿素间失去一分子氨缩合而成的,反应式为:正是因为该物质是由两分子脲缩合而成的,故名双缩脲(或称二缩脲、缩二脲、氨基甲酰脲、氨缩脲、亚氨基二碳酸二酰胺)。双缩脲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60℃,难溶于水。2双缩脲反应和双缩脲试剂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极稀的硫酸铜溶液产生紫红的颜色反应,这个呈色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反应式(其中,Cu与N之间形成两个共价键,两个配位键)如下:可见,双缩脲试剂最初是指能够提供碱性条件和Cu2+、用以鉴定或检测双缩脲存在的试剂。由于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因而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高中教材常用的双缩脲试剂由两种溶液组成: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从上述反应原理可以看出,双缩脲反应不只为双...
  • 读者之窗
  • 杨重云,陈钢(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对《生物学教学》2007年出版的12期载文和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归纳了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 夏清(上海市黄兴学校;)
    生物学教学. 2008, 33(12): 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如今,各学科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均注重挖掘学科蕴涵的“两纲”教育内容,如何适当地选择、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教育素材,赋予“两纲”教育浓郁的不可替代的学科特色呢?笔者选择了“都江堰”进行教学:1都江堰简介到四川旅游要看水,必去的两个地方一是九寨沟,那是自然天成的水,九寨归来不看水;另一个必去的一定是都江堰了,“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这是余秋雨在散文“都江堰”中的赞誉。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两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珠。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常泛滥成灾。秦昭王时期,秦国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都江堰。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2教学设计思路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素材,都江堰可以从语文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