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1993年, 第1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3-04-08
  

  • 全选
    |
  • 朱海英,C·J·Anastasiou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1.
    摘要 ( 116 ) PDF全文 ( 48 )   可视化   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被晒伤过。然而晒伤仅仅是阳光对皮肤所产生的许多影响中的一种。阳光对皮肤的影响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会产生约40种不同的影响。其中最有害的影响来自紫外线。紫外线共有3种:紫外线A(UVA)波长为320~400纳米、紫外线B(UVB)波长为280~320纳米和紫外线C(UVC)波长为200~280纳米。UVC被大气层,特别是臭氧层全部过滤掉,不
  • 朱善良,R·Storey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
    摘要 ( 143 ) PDF全文 ( 41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关于教科书中的错误和概念不正确以及过时提法的系列文章中的第五篇,供中学和大学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师阅读。第一篇是关于光合作用的、第二篇关于细胞结构、第三篇关于细胞的新陈代谢、第四篇关于细胞能力学。写作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以前曾作过说明。本文讨论教科书中有关细胞功能方面常被误解、或被忽略的问题。
  • 陈志平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7.
    摘要 ( 87 ) PDF全文 ( 26 )   可视化   收藏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始终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加强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较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使智商一
  • 张翠宝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9.
    摘要 ( 110 ) PDF全文 ( 24 )   可视化   收藏
     课堂提问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要探究它的渊源,至少也要追溯到春秋时期。使用这个教学方法的代表人物就是孔子,这可从记叙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找到佐证。从孔子时期至今,经历了2500多年,这期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沿革,是不可历数的。但是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至今在生物课堂上仍非常普遍地使用着,这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加强对课堂提问这一古老
  • 李克榜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11.
    摘要 ( 133 ) PDF全文 ( 24 )   可视化   收藏
     启发式是一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281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我于199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对所任教的两个平行班进行对比教学。其中高三(3)班采用启发式,高三(4)班采用讲述法,一学期下
  • 洪琪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12.
    摘要 ( 86 ) PDF全文 ( 23 )   可视化   收藏
     二、简答题1.在甲、乙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用针筒向甲杯石灰水中打入空气,用玻璃管含在嘴中向乙杯石灰水中吹气。请回答: (1)石灰水变混浊的是____杯。(2)该杯石灰水变混浊的原因是什么? 2.图1 表示食物经过人体消化道各个器官时,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表示被消化程度)。请据图回答:
  • 丁钉,丁燕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14.
    摘要 ( 105 ) PDF全文 ( 30 )   可视化   收藏
     据中国青年报对某市408名初、高中毕业生择业观的问卷调查,其中选择干部的占26%;选择工人的占12%;选择医生的占10.1%;选择教师的占8.8%;选择售货员的占6.6%;选择解放军的占5.6%;选择个体职业的占1.7%;选择其他类的占21.1%。可见,广大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向往职业,但对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却很少有人间津。如果这样下去,农业战线将后继无人。农业现代化也就不
  • 付守华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15.
    摘要 ( 158 ) PDF全文 ( 29 )   可视化   收藏
     画黑板画是生物教师应具备的教学专业技术。黑板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我非常重视对黑板画的运用。下面谈淡有关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一、提高教学效率,省时省力我曾听过一位老师讲“家兔的外部形态”。他先在黑板上板书“家兔的外部形态”。然后,走到黑板一侧展示出家兔的外形挂图,并指图讲解家兔身体由5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又回到黑板前,在黑板上写出:“身体分头、颈、躯干、
  • 鄢伟友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17.
    摘要 ( 101 ) PDF全文 ( 23 )   可视化   收藏
     一、指导自学课的提出1.新的中师生物教学大纲根据中师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的特点,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初步的教学能力。2.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级学校的重视。大部分初中都把生物学列入会考科目。于是,近几年我校招来的新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比过去的要掌握得好
  • 廖高钰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18.
    摘要 ( 138 ) PDF全文 ( 51 )   可视化   收藏
     我市全面推行新教材试教工作已达两年。实践证明,新教材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活泼,知识和能力大为提高。新教材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在新教材试用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以下几项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一、推行三三制课堂教学程序1.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向45分钟要质量正如国家教委最近又一次指出:学生课业
  • 章华,Edward L.Frazier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环境下,生物教师作为一个群体有没有变老而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概念、新的情况和新的一代呢?这个问题正日益广泛地被认识到。当然,教师年令的增长能改善他们的教学,例如经验更丰富,教学更为老练。但另一方面,年令增长使灵活性减退,也减少了改革的自觉性,增长了教学方法上的僵硬化,而且会经常不屑一顾地说:“我一直就是这样教的”。
  • 曹齐振,焦合法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图象是生物学科的第二语言。从1983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图象题以来,图文结合的试题逐年增加,至1992年己达49%。这是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回顾10年来图象题的变化特点、趋势,分析题型的结构、类型,对生物学教学是很有裨益的。
  • 于国星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2年生物高考试题(A卷)第12题: 下列哪项生理活动量由脑神经直接支配的?A、心跳加快;B、汗腺分泌;C、皮肤血管收缩;D、促进胃肠蠕动。这道题似乎是考查《生理卫生》课本第129页表中的知识,致使很多考生后悔试前没有认真看一下这个表。殊不知这道题考查的是125页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图。因为在教材的文字叙述中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在这个图中,通过认真观察与思考,才能找
  • 杨春明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教学中,测试己成为教学反馈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对学生及时弥补知识漏洞。再学习的指导和掌握新知识具有特定的作用。要保证这一作用的正常发挥,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测试评讲的信息储备,现简要谈谈我在这方面的认识。一、追根寻源,找准错答的原因测试的答卷中,充满着学生平时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这些似乎十分紊乱的信息,教师如不精心梳理就匆忙反馈给学
  • 周沛涛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材料和用具: 黄纸板、黑纸(或其他不透光的纸)、透明胶布、幻灯胶片、订书器、剪刀、刀片。二、制作方法。1.将黑纸剪成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几种形状。然后再将两张黄纸板剪成图5所示的形状。
  • 谢洪祥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丁盛云,凌家南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着生在枝上,展示于空中,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在开展课外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搜集各种各样的叶,并将叶形不同的叶装贴成富有艺术性的不同造型。采集和制作过程如下: 一、采集根据所需造型,有目的地采集各种叶。采集时间,一年四季皆可,但以叶完好、嫩老适当为宜。把采集到的叶记上叶名,暂时放在所
  • 杨天明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选材为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了解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情况,理想的材料应当是液泡较大,原生质层较薄,液泡中含有一定的色素。这种材料完成实验速度快且观察清晰。所以,最好选用紫色洋葱。如果到时刚好没有紫色洋葱,则可选用葫芦藓、水绵以及白菜、空心菜、女
  • 郑桂珍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讲清楚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微观的理论性知识,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本校师生一起利用生物学课外活动小组,先后用了4年时间,不断研制,改进和完善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活动示意教具。运用该教具进行授课尝试,普遍反应良好,归结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下列一些问题: 1.DNA和RNA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
  • 董必慧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月季是一种良好的阳台观赏植物。但受风吹、日晒、土少等多种小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生长1~2年后,生长势明显减弱,花越开越少,越开越小,且色泽逐渐变浅,观赏价值大为降低。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有如下一些复壮方法: 一、适时修剪月季为多年生木本植物,且每年开花数次。因此,适时适量修剪,对强
  • 黄化松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在高三《生理卫生》复习中,常感到学生对于正常眼与近视眼、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清,容易产生混淆,为此,我设计了一道简答题如下: 题图中画有3个不同形状的眼,以表示眼球前后径的长短和晶状体曲度的大小。学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这三种眼的区别有所认识。也就是说应该知道,在这3个眼中,乙眼的眼球前后经和晶状体曲度都正常,呈正常眼;丙眼虽前后经正常,但晶状体曲度过大,为假性
  • 易金成,梅树模,初凤英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植物学实验中,为了观察高等植物的各种导管,过去多数采用永久玻片标本。有时虽然也可临时采集某种高等植物的幼茎制成玻片标本进行观察,但效果都不理想,在一张玻片标本中最多只能看到两三种导管,且孔纹导管很难找到。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石竹科植物繁缕是观察植物导管的理想材料,不仅能在一张玻片标本中看到高等植物的各种导管,且孔纹导管和具缘纹孔也很清楚。更有趣的是,当用活体材料压片时,还能看到水分在导管内的移动情况。实验的具体操作如下:
  • 李志锋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作一只完整的鳞翅目昆虫标本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采集制作的诸多步骤中,若稍不注意,就会弄损鳞翅。这不仅破坏了标本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科学价值。怎样保持鳞翅目昆虫翅的完整呢? 1.标本在放入毒瓶前先用力捏一下昆虫翅基部的肌肉。这样可避免因昆虫扑动而损坏翅。2.蝶蛾不要与其他昆虫混放在一个毒瓶里,否则容易引起因相互碰撞而擦掉鳞粉。3.毒死的蝶蛾应立即取出。长时间放在毒瓶内不停地颠簸会损坏鳞翅。此外,蝶蛾存放在毒瓶中的时间过长会因毒药(指CCl_4或
  • 乔文秀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在初学使用单筒显微镜时,极易紧闭一只眼,用另一只眼观看视野下的物体。这样不能同时记录视野下的物体参数,不能准确画下物体图象,时间一长,眼睛易疲劳。我用水蚤作为训练学生张开双眼使用单筒显微镜的材料,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一、练习调节焦距找物象在凹玻片中滴加一滴水。取水蚤一只,盖上盖玻片,吸去水分少许,使水蚤不再游动但仍在水中。在低倍镜下找到水蚤,并在水蚤黑色眼的下方、躯干部背侧找到正在搏动的椭园形的心脏。
  • 沈善濠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鸟类以其各种特有的形象及其凌空飞翔的能力给人们寄寓自由、独立、勇气、力量和希望,并出现在许多国家的国旗国徽上,作为一种象征而受到人们的尊重。现选取部分国旗国徽上的鸟介绍给大家,读者并可从中了解一些风土人情。基尼巴斯共和国位于太平洋中西部,由300多个岛屿组成。在她的国旗图案中有一只展翅飞翔的军舰鸟,沐浴在冉冉而起的金色太阳下。军舰鸟是一种大型海鸟。对基尼巴斯来
  • 郑启大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活在地球士的绿色植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植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例如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尽管不同,但是相邻两节上的叶总是不重叠,形成了镶嵌排列,这就是叶镶嵌。叶的这种排列方式,能够更多地接受阳光。叶镶嵌与其主要生理功能光合作用相适应。植物的叶通过哪些方式形成镶嵌的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叶镶嵌形式。1.叶柄的伸长如苧麻茎顶部的几片叶,靠近顶端下面的叶柄要比顶端的叶柄长5~10厘米。结果这些叶片的边缘刚好互相镶
  • 祝炳昭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矛尾龟(Latimeria chalumnae)又称“拉蒂迈鱼”。属脊索动物门,鱼纲,空棘目,矛尾鱼科。它是总鳍鱼类中现今留存下来的唯一代表,故有“活化石”之称。1938年12月12日,于非洲东海岸的东伦敦岛附近约73米深的海中首次发现矛尾鱼。东伦敦自然博物馆保管员库特内·技蒂迈将鱼的草图交史密斯教授。经鉴定,认证为早已绝迹的矛尾鱼,其形态与化石无大的变化。根据物种以发现者和发现地点命名的惯例,定名拉蒂迈
  • 刘庆芳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进行摘心,来达到增产的目的。而在茄果类蔬菜载培中,做法恰恰与此相反。蕃茄植株分有限型和无限型两种类型。有限型又称自封顶类型。其生长特点是主茎的生长点长到6~8片真叶时形成第一花序。通常在主茎上发生2~4层花序后。花序下位的侧芽停止发育,不再抽枝,也不发生新的花序,植株形成自封顶状态。栽培有限型蕃茄只留两芽,不必摘心,并要去掉脚芽,单株每果10~15个。这样才会果实大、产量高。无限型又称不封顶类型,其生长特点是植株的生长点不断依
  • 刘年方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蚊是一类重要的医学昆虫。目前凡有人类的地方都有蚊类活动,其中有些蚊种与人的关系特别密切。蚊不仅吸血骚扰,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健康,而且还是多种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因此,对常见蚊进行识别以利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常见蚊及其识别在分类学上,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蚊科(Culicidae)全世界现已记
  • 朱道立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营养生物学研究证实,人体内微量量元素铜的含量为100~150毫克,其中肝脏含10~15毫克,占全身总含量的10%。新生几肝脏中铜含量远高于成人,这是由于母乳中缺少铜,因而将胎儿期储存在肝脏的铜用于克服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铜供给缺乏。正常人血浆铜水平为100~120微克/100毫升,人体每日由膳食提供的铜量常为2~5毫克,其中约有0.6~1.6毫克被吸收而维持体内铜代谢平衡。
  • 胡泉根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食物中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水溶性维生素等,都属于亲水性营养物质,而脂肪、磷脂、胆固醇,脂溶性的维生素等,又属于疏水性营养物质。在这里可以说,所谓亲水性物质是指易溶于水,或虽不溶于水但与水有亲和力的有机物,所谓疏水性物质是指不溶于水并与水有排斥性,但可以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物。疏水性物质由于与油(常温下呈液态的脂肪)有亲和力,所以可以叫亲油性物质。
  • 陈敏清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陆生脊椎动物有成对的附肢。附肢通过一套骨胳结构与中轴骨联系起来,这套骨胳在前肢方面称为肩带。在系统发育上它们是同源的。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前肢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出现运动能力和运动方式的差异,肩带结构也有较大的变化。肩带是分类上应用的特征之一,也是解剖动物时必须注意的一个结构。
  • 梁祖霞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蚂蟥又名水蛭,过去是江南水乡的一大祸害。它们生活在水田和池塘之中,饥饿时会很快地游向一个扰动源,所以一位下田操作的农民,步入水中不久,就会招来许多蚂蟥的光顾。由于它游动飘忽,叮咬时没有什么异样感觉,一般很难发现。等到完工上岸时,已被咬得血流如注了。再说它的身体十分柔韧,即使捉到也无法处死。所以农民每次下田都要携带一口放置盐粒的竹筒,不时注意双腿,一旦发
  • 蒋福生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俗话说:“无盐不出味”,食盐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调味品。在菜肴中适当放点盐,既调味又有利人体健康。食盐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渗透平衡和正常的水盐代谢。在大汗不止时,适当补充盐分,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在通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水和盐的总量与排出的水和盐的总量是容易维持平衡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破坏此平衡,出现问题。例如人患急性肠胃炎,喝下去的水不能吸收到血液里,都随粪便
  • 徐崇明,朱耘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初中《生理卫生》的教学中,认识和描述教材中的解剖图形,是使学生形成概念不可忽视的方面。为了正确认识解剖图形,首先必须明确图形的方位和切面。通常用以描述解剖位置的切面有三:①水平切面(横切面),即沿身体横径所作的与地平面相平行的切面,它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②额状切面(冠状切面),即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③矢状切面(纵切面),即从前后方向沿身体长轴将人体纵切
  • 邬敬明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生理卫生教本的定义,“动脉血是指血红蛋与氧结合,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血红蛋白与氧分离,颜色暗红的血液。”数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这两个概念的关键是血红蛋白与氧的接合情况不同,才产生了动脉血与静脉血,并在颜色上有鲜红和暗红之分。这里有容易混淆的地方要加以注意。一是动脉与动脉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器官水平,后者是组织水平。静脉与静脉
  • 孙智敏
    生物学教学. 1993, 18(4):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行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将病毒性肝炎列为消化道传染病,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按照目前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是,它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属消化道传染病;乙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属血液传染;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血液和血液制品、皮肤损伤和生活接触。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既属血液传染病又属体表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