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束家宽 潘步娇 包 云 . 科学思维视域下对人教版新教材“特色栏目”探析[J]. 生物学教学, 2022, 47(7): 87-89. |
[2] |
章 青. 新教材新增核酸结构3′-端与5′-端内容的分析及建议[J]. 生物学教学, 2020, 45(7): 63-65. |
[3] |
闫白洋. 遗传定律HPS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养成的课程资源开发[J]. 生物学教学, 2019, 44(9): 14-15. |
[4] |
廖兴建 . 用批判理性诠释科学研究 创对话课程陶冶科学精神[J]. 生物学教学, 2018, 43(9): 9-11. |
[5] |
陈维. 挖掘生物学史 培养科学精神[J]. 生物学教学, 2016, 41(4): 10-12. |
[6] |
袁艳华(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 优化指导 提高观察实验的教学有效性[J]. 生物学教学, 2011, 36(5): 44-. |
[7] |
梅金生(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阴 (214400)).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初探[J]. 生物学教学, 2010, 35(10): 38-. |
[8] |
丘小红(广东实验中学). 在选修教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J]. 生物学教学, 2010, 35(1): 29-. |
[9] |
牛传玉,李延香(山东省章丘市黄河中学). 浅析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J]. 生物学教学, 2010, 35(1): 33-. |
[10] |
魏景光(河南省南阳油田第四中学). 三个生理小实验[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7): 34-. |
[11] |
高水平(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生物·分子与细胞》中探究活动的规范性例谈[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5): 16-. |
[12] |
刘青(江西省龙南中学).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节的教学建议[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4): 9-. |
[13] |
周菲,赵海鹏(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400715,2005级硕士生,重庆400715,2005级博士生). 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中的科学精神及其生物学教学价值浅析[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10): 40-. |
[14] |
傅海香(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 通过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1): 23-. |
[15] |
刘茂琴(江苏省邗江实验学校). 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实施STS教育[J]. 生物学教学, 2005, 30(9):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