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彩云 贺东奇 . 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辨析[J]. 生物学教学, 2019, 44(3): 74-75. |
[2] |
王悦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探究教学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6, 41(2): 24-26. |
[3] |
吴久宏.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一节的教学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5, 40(6): 37-38. |
[4] |
王婷, 曹志江.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处理方式比较研究
——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教学为例[J]. 生物学教学, 2014, 39(3): 19-21. |
[5] |
苏宏鑫(浙江省温州中学). 三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及应用范围的探讨[J]. 生物学教学, 2012, 37(3): 63-. |
[6] |
母锐(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 “杂交育种”教学片段的处理[J]. 生物学教学, 2010, 35(6): 34-. |
[7] |
洪长根(江苏省宜兴中学).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教学设计时的几个注意点[J]. 生物学教学, 2010, 35(1): 71-. |
[8] |
周伟(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杂交育种"中的几个疑点问题[J]. 生物学教学, 2009, 34(8): 71-. |
[9] |
王春燕(上海市成功教育三灶实验学校). 对“植物”一节中花、果部分的教学处理[J]. 生物学教学, 2009, 34(3): 34-. |
[10] |
李克刚(江苏省东台中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问题串”的教学处理[J]. 生物学教学, 2008, 33(3): 24-. |
[11] |
李峰,梁会娟,曹刚强(河南省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 (450001)). 高中生物学涉及的几种育种方法浅谈[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8): 36-. |
[12] |
张彭湃(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开封). 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进展[J]. 生物学教学, 2005, 30(9): 3-. |
[13] |
杨万立,齐丽省(山东省聊城大学农学院 (252000)). 太空育种[J]. 生物学教学, 2005, 30(3): 65-. |
[14] |
李相尧(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 浅析杂交育种的育种年限[J]. 生物学教学, 2004, 29(11): 55-. |
[15] |
冯俊才. 转移不同目标性状的回交育种法异同[J]. 生物学教学, 2001, 26(4):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