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 ›› 2008, Vol. 33 ›› Issue (1): 36-.

• 课堂教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传染病”教学设计与案例

  

  • 出版日期:2008-01-08 发布日期:2017-07-18

  • Online:2008-01-08 Published:2017-07-18

摘要: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传染病”[1]这一节是“健康地生活”系列知识的入门篇,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七年级的微生物知识和八年级的部分遗传学知识是学习本节的知识基础,同时又为下篇“免疫”知识的学习作好过渡。本节设为一课时。考虑到艾滋病传染趋势的逐年扩大化,将本节分为四部分内容:常见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播的三个环节和各种途径;各种预防措施;认识艾滋病并学会预防。本节难点是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接受新的认知呢?我认为,学生丰富的生活经历是无形的课程资源,一些学生或其亲人深受过传染病的痛苦,可挖掘的信息多,只有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能在人体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各类病原体的存在,才能克服难点,因而教师不能单纯依靠课堂知识的传授。如果能引导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到课前信息收集上,扩大知识面,认识到各种传染病与可传染的病原体的对应关系,难点极易破解,同时调查探究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传染病及具体预防措施。这样处理才可能保证本节学习目标的达成,为今后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常见传染病及病因;概述传染病传播的环节和途径;举例说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了解艾滋病并知道如何预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