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孝夷 . 用纸雀-方箱模型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J]. 生物学教学, 2022, 47(2): 66-67. |
[2] |
赵玥. 校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户外调查实验[J]. 生物学教学, 2017, 42(7): 55-56. |
[3] |
赵紫平.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6, 41(9): 52-53. |
[4] |
许献军. 网眼大小不同的渔网捕鱼对标志重捕法估算值的影响[J]. 生物学教学, 2016, 41(6): 73-74. |
[5] |
于彦军, 刘宁宁. 调查草地中植物种群密度动态生成的探究实验[J]. 生物学教学, 2016, 41(12): 50-50. |
[6] |
杨宝秀. “种群的特征”一节的教学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6, 41(11): 44-46. |
[7] |
秦亚平. 例谈科学研究方法“样方法”的内在思维[J]. 生物学教学, 2016, 41(1): 15-16. |
[8] |
马树晟. 标志重捕法的数学原理[J]. 生物学教学, 2015, 40(9): 73-74. |
[9] |
单信洪. 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中边和角上个体计算的理论依据[J]. 生物学教学, 2015, 40(4): 73-73. |
[10] |
祝远超. 有关样方法的几个问题[J]. 生物学教学, 2015, 40(11): 78-79. |
[11] |
魏伟. “种群的特征”一节的教学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2, 37(6): 33-35. |
[12] |
王子武(安徽省利辛县高级中学). 结果偏离实际值的两个生物学公式[J]. 生物学教学, 2011, 36(1): 78-. |
[13] |
陈立新(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 与中学阶段生物学科有关的研究方法[J]. 生物学教学, 2010, 35(4): 54-. |
[14] |
null(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 (134000)). “探究果胶酶最适温度、pH及最适用量”实验改进[J]. 生物学教学, 2009, 34(10): 37-. |
[15] |
刘根生(江苏省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学生模拟标志重捕法实验一则[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12):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