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昱琢 付 莹. 在野生草地铺道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通讯方式[J]. 生物学教学, 2020, 45(6): 68-69. |
[2] |
赵书毅,赵明东. 应激性和反射与动物行为间的关联[J]. 生物学教学, 2017, 42(3): 71-72. |
[3] |
蔡亚慧(江苏省邗江中学).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装置的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1, 36(4): 73-. |
[4] |
李志忠(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桥南联中). 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装置的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1, 36(12): 46-. |
[5] |
蒋丽莉(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上好高一《生物》第一课[J]. 生物学教学, 2011, 36(10): 79-. |
[6] |
李能国(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生命世界中的螺旋现象[J]. 生物学教学, 2008, 33(7): 63-. |
[7] |
刘芝琴,岳良举(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初中部 (564602);贵州遵义市习水第二中学). 解读动物行为的教学[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8): 46-. |
[8] |
康建国,薛达,李爽(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长春130012). 关于小自鼠行为的两则实验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05, 30(12): 40-. |
[9] |
孙勇(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中学211762). 课堂提问对这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作用[J]. 生物学教学, 2002, 27(12): 39-40. |
[10] |
许钰;顾文薇. 方格中的智慧[J]. 生物学教学, 2001, 26(6): 1-. |
[11] |
刘忠生. 心理素质教育与生物学教学[J]. 生物学教学, 2000, 25(5): 1-. |
[12] |
冀瑞萍. 几种常见动物行为的观察[J]. 生物学教学, 2000, 25(12): 1-. |
[13] |
徐群翊;唐尚萍. 生理、心理、行为同步健康教育的探索[J]. 生物学教学, 2000, 25(12): 1-. |
[14] |
王超群(安徽省砀山中学). 对“动物行为”一章的教学建议[J]. 生物学教学, 1999, 24(3): 1-. |
[15] |
宋满林(宁夏固原地区教研室). 指导学生说图 提高学生素质[J]. 生物学教学, 1998, 23(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