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赛男.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第1课时)教学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23, 48(1): 53-55. |
[2] |
林建春. 生物学教学中概念模型的主动构建策略及其应用[J]. 生物学教学, 2022, 47(6): 25-27. |
[3] |
韩 丽. 建立体温调节模型过程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 生物学教学, 2022, 47(11): 92-93. |
[4] |
吴 静 .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8, 43(5): 35-37. |
[5] |
叶鹏海 黄江芸 . 基于概念模型构建的复习教学策略#br#
——以“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为例[J]. 生物学教学, 2018, 43(10): 13-15. |
[6] |
苏冬娜. 促进“生态系统”专题概念构建的教学策略[J]. 生物学教学, 2017, 42(9): 22-23. |
[7] |
李梅红. 基于概念构建的“免疫调节”一节的教学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7, 42(8): 46-48. |
[8] |
李晓春. 例谈高中生物学概念模型评价重构的策略[J]. 生物学教学, 2017, 42(4): 22-23. |
[9] |
朱晓燕. 概念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态系统结构”一节为例[J]. 生物学教学, 2015, 40(5): 14-16. |
[10] |
上官士栋. 高中生物学遗传规律内容的教学模型建构[J]. 生物学教学, 2014, 39(12): 26-28. |
[11] |
蔡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梁丰初级中学). 谈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 2012, 37(2): 33-. |
[12] |
夏祥斌.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模型构建化解抽象问题[J]. 生物学教学, 2012, 37(12): 19-21. |
[13] |
郭晓虎(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对“能量传递效率”的剖析[J]. 生物学教学, 2009, 34(4): 48-. |
[14] |
杨永庆(浙江省宁波市宁海知恩中学). 自然选择模型活动的“鸟模型”方案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9): 31-. |
[15] |
金光(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一只狐吃掉一只兔与十分之一定律[J]. 生物学教学, 2006, 31(3):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