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

• 实验教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染色配方下脂肪染色效果的比较

  

  1.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9
  • 出版日期:2018-01-08 发布日期:2018-01-15

  • Online:2018-01-08 Published:2018-01-15

摘要:

本文对脂肪染色实验操作略作优化,对几种苏丹Ⅲ或Ⅳ染色液配方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使用0.1g苏丹Ⅲ干粉+20mL 95%乙醇,以及0.1g苏丹Ⅲ干粉+20mL 95%乙醇+5mL甘油两种配方配制的苏丹Ⅲ染色液,脂肪染色效果最佳。

正文:

1 前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中的验证性实验。同时也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大一年级学生植物学实验课程中的重要实验内容。在不同教材中都提供相应的苏丹Ⅲ或Ⅳ染料的配方,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甚理想,在显微镜下并未看到较清晰的细胞结构和明显的橘黄色脂肪颗粒。这一现象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染料的配方和配制操作过程出现问题;②由于徒手切片技能较差,导致切片较厚;③染色时间较短。

针对这些原因,对该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简化调整;同时以花生种子为材料,选择了6组苏丹Ⅲ或Ⅳ染色液配方进行脂肪染色效果比较研究,筛选出染色效果良好且适用于课堂教学与学生操作的苏丹染料配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实验材料为花生种子;主要试剂有苏丹Ⅲ粉末、苏丹Ⅳ粉末、95%乙醇、无水乙醇、甘油、丙酮、蒸馏水。

2.2 试剂配方 挑选现今较为成熟、便于配制的6组苏丹Ⅲ染色液配方(表1)。

表1 6组苏丹Ⅲ或Ⅳ染色液配方

(注: 除去第6组配方,其余5组配方试剂在加入95%乙醇后,均进行过滤处理)

2.3 实验方法 参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操作步骤,略作修改。

(1) 制片 为使学生能够获得较薄的花生种子组织切片,在切片时操作略作改动: 首先,取温水浸泡3~4h的花生种子,撕去种皮,分开两瓣子叶;其次,取刀片,用刀片在子叶内侧轻轻一刮;最后,用镊子夹住切开部位,小心撕取,可得到较薄的薄膜,置于滴有蒸馏水的载玻片上,并用镊子小心摊平。

(2) 染色 延长染色时间,染色10min后,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6组不同配方苏丹染料染色的花生种子临时切片,发现使用不同配方染料,染色效果存在差异(表1)。配方1、配方2染色效果较佳,花生种子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面积且分布均匀的橘黄/红色颗粒;配方6虽然染色效果较好,但细胞中仍存在部分脂肪颗粒未被染色;配方3染料染色效果一般,花生种子切片中可观察明显的橘黄色颗粒,但有较多区域细胞中脂肪颗粒未被染色;配方4、配方5染料组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花生种子切片整体呈深褐色,仅在极少数细胞中找到零星几颗橘黄色脂肪颗粒,且大多分布在切片边缘细胞中,说明染料效果差。

6组配方染料染色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 配方1/配方2、配方6、配方3、配方4和5。


表2 不同配方苏丹Ⅲ或Ⅳ染色液对花生种子组织脂肪染色情况

4 结论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使用配方1(0.1g苏丹Ⅲ干粉+20mL 95%乙醇)与配方2(0.1g苏丹Ⅲ干粉+20mL 95%乙醇+5mL甘油)染色液对花生种子临时切片的染色效果最佳,均可观察到细胞中含有大量明显的橘黄色脂肪颗粒,且不需要添加丙酮等挥发性有毒试剂,对人体伤害较小。其中配方1不含甘油,消耗原材料较少、操作简单,更为适合用于课堂教学。

(*通信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遵田,苗明升. 2004. 植物学实验教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170 ~ 171

[2] 何凤仙. 2000. 植物学实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4 ~ 5

[3] 李正理. 1978. 植物制片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119 ~ 120



关键词: 苏丹Ⅲ染色液 , 脂肪染色 , 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