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 ›› 2008, Vol. 33 ›› Issue (7): 65-.

• 教学参考 • 上一篇    下一篇

人工授精发展简史

谢小曼(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08-07-08 发布日期:2017-06-29

  • Online:2008-07-08 Published:2017-06-29

摘要: 人工授精不仅在保护珍稀物种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圈养大熊猫基本上都是依靠人工授精使大熊猫妈妈“喜得贵子”,它也是人工养殖动物(如蜜蜂、鱼及家禽等)充分利良种、加快良种繁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人类本身来说,这项技术在治疗不育、促进优生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工授精技术呢?人工授精技术是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繁殖技术,即从雄性取出的精液经必要的处理后,注入雌性生殖器官内,从而使卵子授精,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1人工授精技术的出现18世纪初,人们发现了胎生动物的卵,19世纪末才观察到卵与精子的结合。因此,在18世纪上半叶,人们并不知道精子到底在个体发生中起什么作用,在受精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到底是无精子的液体,还是精子或“精子的气味”。1771年,生理学家斯帕兰查尼(L.Spallanzan i)开始用显微镜研究蛙的精子。在他的授精实验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精液过滤实验,他将雌蛙系上他设计的紧紧贴身的塔夫绸“裤子”(能让部分精液透过但精子则不能),穿在和这些特殊服装的蛙像平时一样可以交配。交配后虽然雌蛙产下很多卵,但是没有一个可以发育。后来从精巢中取出精液把它小心地“涂”在卵上,这样处理的卵就可以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