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内分泌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卢昌亚(安徽师范大学)

生物学教学 ›› 1995, Vol. 20 ›› Issue (5) : 7.

PDF(179 KB)
PDF(179 KB)
生物学教学 ›› 1995, Vol. 20 ›› Issue (5) : 7.

心脏内分泌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摘要

英国生物学家威廉·哈维于1628年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从那时到本世纪80年代的三百多年间,心脏一直被认为是循环系统的一个动力器官,是一个单纯功能的血泵1983年底至1984年初,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科学家几乎同时从大鼠和人的心房组织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和舒血管的作用,并分别命名为心钠素(Cardionatrin,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等,有时统称为心房肽类或心房钠尿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因为这类物质具有调节机体水盐代谢的功能,表现为激素样的作用。所以这一重大发现扩大了人们对心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认识领域,而引起国际生物学界的强烈兴趣与广泛关注。

Abstract

 

关键词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卢昌亚(安徽师范大学). 心脏内分泌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J]. 生物学教学, 1995, 20(5): 7
 [J]. Biology Teaching, 1995, 20(5): 7
中图分类号:     

参考文献

 

基金

 

PDF(179 KB)

105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